俎筆順
俎筆順:撇、點(diǎn)、撇、點(diǎn)、豎、橫折、橫、橫、橫俎異體字:
且 爼 ??基本解釋
俎 zǔ ㄗㄨˇ
詳細(xì)解釋
俎 zǔ
名
(1) (指事兼形聲。小篆字形。《說文》“從半肉在且上。”且,祭祀所用的禮器。本義:供祭祀或宴會時用的四腳方形青銅盤或木漆盤,常陳設(shè)牛羊肉)
(2) 同本義 [a sacrificial utensil]
為俎孔碩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楚茨》
鳥獸之肉,不登于俎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
祭操俎。——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外西經(jīng)》
俎豆之事。——《論語·衛(wèi)靈公》
又如:俎幾(俎形如幾,故稱。古代祭祀、燕饗時所用的禮器);俎拒(俎足中央的橫木);俎味(祭祀用食品)
(3) 古代割肉用的砧板。多木制,也有青銅鑄的,大方形,兩端有足 [a chopping block]
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。(俎,切肉的砧板。)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
常用詞組
俎豆 俎上肉國語詞典
俎 ㄗㄨˇ zǔ
〈名詞〉
-
古代祭祀時,用來盛祭品的禮器。
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「鳥獸之肉,不登於俎?!?br>晉·杜預(yù)·注:「俎,祭宗廟器?!?/p> -
割肉用的砧板。
《史記·卷七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:「如今人方為刀俎,我為魚肉,何辭為?!顾追Q為「砧板」。 -
姓。如明代有俎有用。


別人在查:
評論
發(fā)表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