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出處
戰(zhàn)國 呂不韋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:“百姓有得鐘者,欲負(fù)而走,則鐘大不可負(fù)。以椎毀之,鐘況然有聲??秩寺?a href="/hycd/z/z278319.htm" target="_blank">之而奪己也,遽掩其耳?!?/div>
反義詞
用法
連動(dòng)式;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含貶義
成語故事
春秋時(shí)侯,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。有人趁機(jī)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(diǎn)東西,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。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,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。小偷心里高興極了,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。可是鐘又大又重,怎么也挪不動(dòng)。他想來想去,只有一個(gè)辦法,那就是把鐘敲碎,然后再分別搬回家。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,拼命朝鐘砸去,咣的一聲巨響,把他嚇了一大跳。小偷著慌,心想這下糟了,這種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?他心里一急,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,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,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!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(yuǎn)方?! ∷铰犜?a href="/hycd/h/h232599.htm" target="_blank">害怕,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,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。“咦,鐘聲變小了,聽不見了!”小偷高興起來,“妙極了!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(jìn)鐘聲了嗎!”他立刻找來兩個(gè)布團(tuán),把耳朵塞住,心想,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。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,一下一下,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(yuǎn)的地方。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。 故事出自《呂氏春秋 自知》“掩耳盜鐘”被說成“掩耳盜鈴”,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飾行為。
繁體寫法
掩耳盜鈴
常用程度
常用成語
感情
貶義成語
結(jié)構(gòu)
連動(dòng)式成語
產(chǎn)生年代
古代成語
英語翻譯
play the ostrich
成語謎語
聆
成語正音
耳,不能讀作“ér”。
寫法辨析
鈴,不能寫作“玲”。
成語接龍
成語搜索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稚予閱朋,至老無幾——— 釋善珍祭粹古云代
- 堪嗟漂泊孤舟,河傾斗落,客夢(mèng)催明發(fā)。——— 文天祥酹江月/念奴嬌
- 樓形寫北潭,堞勢(shì)凌青島。——— 張均和尹懋登南樓
- 階庭天下養(yǎng),壺嶠海中春——— 范成大別擬太上皇帝挽歌詞六首
- 令節(jié)陳高會(huì),群臣侍御筵——— 佚名郊廟歌辭。晉朝饗樂章。群臣酒行歌
- 江回玉壘下,氣爽錦城西。——— 羊士諤酬彭州蕭使君秋中言懷
- 墓庭人已散,祭處鳥來處。——— 張說李工部挽歌三首
- 望瀛洲尺五,聽海客、詫登臨。——— 張輯木蘭花慢
- 遠(yuǎn)公愛康樂,為我開禪關(guān)。——— 李白同族侄評(píng)事黯游昌禪師山池其一
- 萬歲山高,九霞杯暖,正想宸游洽——— 程珌醉蓬萊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