渢渢
詞典解釋
形容樂聲宛轉(zhuǎn)悠揚。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為之歌《魏》,曰:‘渢渢乎,大而婉,險而易行?!?杜預(yù) 注:“渢渢,中庸之聲。婉,約也;險當(dāng)為儉字之誤也。”《漢書·地理志下》:“ 吳札 聞《魏》之歌,曰:‘美哉渢渢乎!’” 清 沉鈞德 《<元詩百一鈔>序》:“讀《百一鈔》,渢渢乎,洋洋乎,氣格聲調(diào),進(jìn)乎古矣?!?b>《文明小史》第五三回:“那兩個歌妓唱將起來, 饒鴻生 聽了聽,雖不懂他們唱的是什么,倒也渢渢移人?!?冰心 《寄小讀者》二十:“沿岸兩三里的游藝場,樂聲沨沨,人聲嘈雜?!?/p>
1.飄浮貌。《周書·劉璠傳》:“綏綏兮颯颯,瀌瀌兮渢渢?!?唐 元結(jié) 《補(bǔ)樂歌·五莖》:“植植萬物兮,滔滔根莖;五德涵柔兮,渢渢而生。”
2.象聲詞。 宋 石介 《慶歷圣德詩》:“大聲渢渢,震搖六合;如乾之動,如雷之發(fā)?!?宋 司馬光 《潛虛·行圖·聲》:“空谷來風(fēng),有聲渢渢?!?明 高啟 《渡浙江宿西興民家》詩:“渢渢灘聲迴,莽莽山氣積?!?/p>
- 少年風(fēng)味,拈花弄蕊,愛香憐色。——— 黃子行西湖月
- 分?jǐn)y十四載,復(fù)此見顏色——— 王之道書懷示周少隱右司
- 好花如可折,覓取數(shù)枝看——— 戴復(fù)古郭伯秀約聯(lián)騎春游不去有詩
- 滿月臨真境,秋風(fēng)入御弦。——— 李乂奉和幸三會寺應(yīng)制
- 終宵迸淚如金波——— 釋文珦關(guān)山月
- 郊原何蕭瑟,松竹自清整——— 孫應(yīng)時道傍水行可愛
- 石衣如發(fā)小溪清,溪上柴門架樹成。——— 皮日休李處士郊居
- 轉(zhuǎn)四生六道何時徹。——— 三于真人解紅
- 梅蕊尚能供冷淡,酒杯那復(fù)問甜酸——— 李流謙再賡佳什已致牽羊之請又辱不鄙垂教蓋不巫困
- 料重來時候,香蕩幾灣紅玉——— 李萊老惜紅衣(寄弁陽翁)
- 6粘粘忍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