衡軛
詞典解釋
亦作“ 衡扼 ”。亦作“ 衡枙 ”。1.車轅前的橫木和架在馬頸上用以拉車的曲木。《莊子·馬蹄》:“加之以衡扼,齊之以月題?!?成玄英 疏:“衡,轅前橫木,縛軛者也。扼,叉馬頸木也?!?b>《淮南子·修務(wù)訓(xùn)》:“夫馬之為草駒之時,跳躍揚蹏,翹尾而走,人不能制……及至圉人擾之,良御教之,掩以衡扼,連以轡銜,雖歷險超壍弗敢辭。” 三國 魏 曹植 《贈白馬王彪》詩:“鴟梟鳴衡枙,豺狼當(dāng)路衢?!?/p>
(2).比喻控制;束縛。《文選·曹冏<六代論>》:“使夫廉高之士,畢志於衡軛之內(nèi)?!?李善 注:“言王者之御羣臣,猶人之御牛馬,故以衡軛喻焉?!?李大釗 《今與古》:“但他認古人的權(quán)威,于科學(xué)進步上是一致命的障礙,故亦努力于解除古人權(quán)威的衡軛?!?/p>
國語詞典
衡軛
-
架在牛馬頸上用以拉車的橫木。比喻束縛、限制。
- 文選.曹冏.六代論:「使夫廉高之士,畢志於衡軛之內(nèi)?!?/l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