搖唇鼓舌
詞典解釋
詳細(xì)解釋
形容利用口才進(jìn)行煽動或游說。亦泛指多言,賣弄口才。《莊子·盜跖》:“搖脣鼓舌,擅生是非,以迷天下之主?!?b>《魏書·蕭衍傳》:“曲體脅肩,搖脣鼓舌,候當(dāng)朝之顧指,邀在位之餘論?!币嘧鳌?搖唇鼓舌 ”。 宋 洪邁 《夷堅甲志·高俊入冥》:“又一女反縛,以鉗鉗其舌。吏曰:‘生前好搖唇鼓舌者?!?清 和邦額 《夜譚隨錄·梁生》:“ 梁兄 眼大如豆,乃亦搖唇鼓舌,吹毛求疵,那足為月旦評!” 郭沫若 《虎符》第三幕:“那些人除掉搖唇鼓舌之外,實在也沒有多么大的本領(lǐng)。”亦省作“ 搖脣 ”、“ 搖鼓 ”、“ 搖唇 ”。《北史·尉瑾傳》:“好學(xué) 吳 人搖脣振足,為人所哂?!?宋 文瑩 《玉壺清話》卷五:“凡封章建議,務(wù)更張、喜激昂輩搖鼓捭闔,公悉屏之。” 章炳麟 《文學(xué)總略》:“ 戰(zhàn)國 從橫之士,抵掌搖唇,亦多積句,是則耦麗之體,適可稱職。”
- 星彩光仍隱,云容掩復(fù)離。——— 盧綸七夕詩
- 又從鄰舍家,來折主人花——— 韓維同化光飲象之家
- 酒酣散發(fā)箕踞坐,錦帶爛熳懸吳鉤——— 師嚴(yán)藺五見訪
- 變化非一狀,晴明分眾容——— 劉長卿登東海龍興寺高頂望海,簡演公
- 燈影深村夜,鐘聲古寺秋——— 黃庚西州即事
- 明發(fā)與君離別后,馬上一聲堪白首。——— 劉長卿聽笛歌留別鄭協(xié)律
- 相看云夢客,共憶祝融僧。——— 李咸用冬夜與修睦上人宿遠(yuǎn)公亭,寄南岳玄
- 傳觴對九秋——— 江總賦得一日成三賦應(yīng)令詩
- 道寄虛無合,書傳往復(fù)空。——— 齊己和曇域上人寄贈之什
- 養(yǎng)生如蓺木,培植要得宜,常使無夭傷,自有干云時——— 陸游暑中北窗晝臥有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