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國三公
詞典解釋
一國之中有三個(gè)主公。比喻令出多門,事權(quán)不一?!?a href="/hycd/z/z125891.htm" target="_blank">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孤裘尨茸,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 唐 劉知幾 《史通·忤時(shí)》:“十羊九牧,其令難行;一國三公,適從何在?”《資治通鑒·東昏侯永元元年》:“一國三公猶不堪,況六貴同朝,勢必相圖,亂相作矣。” 蔡東藩 許廑父 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七四回:“武夫當(dāng)?shù)?/a>勢洶洶,一國三公誰適從?!?/p>公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(gè)國家有三個(gè)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(quán)不統(tǒng)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
一國三公出處
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:“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”
使用例句
武夫當(dāng)?shù)绖輿皼埃?b>一國三公誰適從。
一國三公是成語。
0
糾錯(cuò)
詩詞名句推薦
- 墜后仍加石,驚初更避丸——— 宋祁偶書
- 夜半秋暗來,萬年枝裊裊。——— 白居易西掖早秋直夜書意
- 朝儀限霄漢,容思回林坰——— 杜甫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(nèi)諸官
- 眾皆嫌好拙,誰肯伴閑游客為忙多去,僧因飯暫留——— 白居易池上贈(zèng)韋山人
- 浣紗溪淺人何許。——— 仇遠(yuǎn)桃園憶故人/桃源憶故人
- 月下合三壁,日月跳明珠。——— 蘇軾數(shù)日前夢一僧出二鏡求詩僧以鏡置日中其影甚
- 微芳似相誚,留恨向東風(fēng)——— 李白見野草中有曰白頭翁者
- 獨(dú)有徑山文武火,不知煨殺幾人來——— 釋師范偈頌七十六首
- 雛鶯聲在小簾櫳,喚醒花前夢。——— 喬吉朝天子
- 團(tuán)團(tuán)青楓陰,綽綽萬間屋——— 艾性夫題四止庵
最新應(yīng)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