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日易月
詞典解釋
古代禮制:帝王去世,太子繼位得服喪三年(三十六月),后來 漢文帝 改為三十六日即釋服終喪,因稱“以日易月”。一說謂二十七日釋服?!稌x書·禮志中》:“禮官參議博士 張靖 等議,以為‘ 孝文 權(quán)制三十六日之服,以日易月。道有污隆,禮不得全,皇太子亦宜割情除服?!薄?a href="/hycd/h/h235650.htm" target="_blank">漢書·文帝紀(jì)》“服大紅十五日,小紅十四日,纖七日,釋服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 應(yīng)劭 曰:‘紅者,中祥、大祥以紅為領(lǐng)緣。纖者,禫也。凡三十六日而釋服矣,此以日易月也。’……此喪制者, 文帝 自率己意創(chuàng)而為之,非有取於《周禮》也,何為以日易月乎!三年之喪,其實(shí)二十七月,豈有三十六日之文!” 唐 韓愈 《順宗實(shí)錄五》:“圣人大孝,在乎善繼。樞務(wù)之重,軍國(guó)之殷,纘而承之,不可蹔闕。以日易月,抑惟舊章。皇帝宜三日而聽政,十三日小祥,二十五日大祥,二十七日釋服。”《續(xù)資治通鑒·宋光宗紹熙五年》:“自 漢文 短喪,歷代因之,天子遂無三年之喪…… 壽皇圣帝 至性,以日易月之外,猶執(zhí)通喪?!?/p>
- 圣主尤遐遠(yuǎn),朝端擇老成——— 徐璣送張尚書出鎮(zhèn)建寧
- 回車不淹轍,雨雪滿衣裳。——— 王建遠(yuǎn)征歸
- 壯懷且付生前酒,千古英雄冢道邊——— 葉茵多景樓
- 謝君為吏清如水,神吐祠前不鄂花——— 趙蕃永豐尉治神祠前梅已成陰忽著花七出而無鄂色
- 暖湯濯倦足,濁酒斟浮蛆——— 方回歲除夜過白土市不宿夜幾失道田家地臥四十韻
- 韋郎故地久蕭條,只有泉聲響夜潮——— 方信孺峽山廣慶寺
- 父兮生我,母兮鞠我。——— 佚名詩(shī)經(jīng)·蓼莪
- 相見爭(zhēng)如不見,有情何似無情——— 司馬光西江月·寶髻松松挽就
- 眼澀夜先臥,頭慵朝未梳——— 白居易詠老贈(zèng)夢(mèng)得
- 株樹風(fēng)高低絳節(jié),靈臺(tái)香冷醮虛皇——— 種放無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