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釋
全唐詩
詠老贈夢得問答
問:《詠老贈夢得》的作者是誰?
答:詠老贈夢得的作者是白居易
問:詠老贈夢得是哪個朝代的詩文?
答:詠老贈夢得是唐代的作品
問:詠老贈夢得是什么體裁?
答:五排
問:與君俱老也,自問老何如 出自哪首詩文,作者是誰?
答:與君俱老也,自問老何如 出自 唐代白居易的《詠老贈夢得》
問:與君俱老也,自問老何如 的下一句是什么?
答:與君俱老也,自問老何如 的下一句是 眼澀夜先臥,頭慵朝未梳。
問:出自白居易的名句有哪些?
答:白居易名句大全
詠老贈夢得賞析
這首詩可以與劉禹錫《酬樂天詠老見示》贈詩對比賞析:
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、足疾,看書、行動多有不便,從這點上說,他們是同病相憐了,面對這樣的晚景,白居易產(chǎn)生了一種消極、悲觀的情緒,并且寫了這首《詠老贈夢得》一首給劉禹錫(字夢得)。 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詩,寫了《酬樂天詠老見示》回贈:“人誰不顧老,老去有誰憐?身瘦帶頻減,發(fā)稀帽自偏。廢書緣惜眼,多灸為隨年。經(jīng)事還諳事,閱人如閱川。細思皆幸矣,下此便翛然。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?!?/p>
從白老的“詠老”詩中,看到作者的性格和行為。他們兩人同在一年出生,也同享古稀高齡;而在遭際上,則大不相同,劉禹錫比白居易坎坷很多。早期,二人初入仕途,都有匡國救民之宏志。但遇到挫折后,白則本著傳家“達則兼濟天下,窮則獨善其身”之旨而明哲保身。但劉則屢經(jīng)坎坷而不屈不撓,直至老而不休。所以在思想上兩人是同而又有別的。他們?nèi)f劫余生,都享古稀高壽,晚年同在洛陽,亦官亦隱,日夕唱酬。上述兩詩就是當時之作也,道出了他們各自肺腑之言。
在兩首詩中,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人對老的態(tài)度。白居易的詩生動地揭述老人之處境和心態(tài);而劉禹錫詩除了寫老態(tài)入木三分之外,更有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之概,“莫道桑榆晚,為霞尚滿天”。難怪結(jié)語兩句能膾炙人口,歷千年而不衰了。這并不是說劉寫詩技巧比白高明,而是由于詩是言志,兩人對人生看法有所不同。人生觀的差異,反映在文字上也就各異其趣。結(jié)果就表現(xiàn)為消極和積極的分歧。劉禹錫詩之前六句是對白詩的回答和補充,后六句則是對“老”的頌贊,使人讀后會覺得“老”并不可怕,而更充滿希望。這是詩的可貴之處,自然百讀不厭了。
- 頌證道歌證道歌猶如赫日消霜雪,逡巡業(yè)海皆枯竭。露出毗盧體不分,別無藝解堪施設(shè)。
- 旅舍遇雨標簽:寫雨月華星彩坐來收,岳色江聲暗結(jié)愁。半夜燈前十年事,一時和雨到心頭。
- 奉寄魯直學士瘴地經(jīng)行促棹謳,周南太史幾年留。后來遙識猶青眼,別久懸知半白頭。宋玉又經(jīng)巫峽去,謫仙初罷夜郎游。長江風水追難及,悵望春波一葉舟。
- 和兵部鄭侍郎省中四松詩右相歷兵署,四松皆手栽。劚時驚鶴去,移處帶云來。根倍雙桐植,花分八桂開。生成造化力,長作棟梁材。豈羨蘭依省,猶嫌柏占臺。出樓終百尺,入夢已三臺。幽韻和宮漏,余香度酒杯。拂冠枝上雪,染履影中苔。高位相承地,新詩寡和才。何由比蘿蔓,樊附在條枚。
- 題李太白墓標簽:寫人采石江邊一堆土,李白之名高千古。來來往往一首詩,魯班門前弄大斧。
- 重過列子廟追感頃年自淮服與居守王仆射…四韻奉寄白首過遺廟,朱輪入故城。已慚聯(lián)左揆,猶喜抗前旌。曳履忘年舊,彈冠久要情。重看題壁處,豈羨棄繻生。
- 銷夏灣蓼磯楓渚故離宮,一曲清漣九里宮??v有暑光無著處,青山環(huán)水水浮空。
- 揀貢橘書情洞庭貢橘揀宜精,太守勤王請自行。珠顆形容隨日長,瓊漿氣味得霜成。登山敢惜駑駘力,望闕難伸螻蟻情。疏賤無由親跪獻,愿憑朱實表丹誠。
- 郊廟歌辭。享先農(nóng)樂章。咸和三推禮就,萬庾祈凝。夤賓志遠,藨袞惟興。降歆肅薦,垂祐祗膺。送神有樂,神其上升。
- 挽高郵守晏桂山淮南已仙去,桂樹郁青青。五馬賢聲望,三丞舊典刑。邦人多感嘆,諸老半凋零。何日持雞酒,傷心請葬銘。
- 明朝上京去,釃酒酹溪神——— 蘇泂晚渡
- 不事王侯者,修然鄭子真——— 司馬光詠史三
- 檀板輕敲,銀燭高燒,萬兩黃金,一刻春宵——— 孔文升【雙調(diào)】折桂令_贈千金奴杏
- 苔多應(yīng)占地,林闕欲分天——— 艾性夫秋堂
- 入鼎調(diào)羹,攀林止渴,功業(yè)還依舊——— 王仲甫永遇樂
- 胸中云夢吞八九,日解千牛節(jié)皆中——— 秦觀南都新亭行寄王子發(fā)
- 每望庾塵頻障扇,莫逢伊笛據(jù)胡床——— 李洪八月十八夜月有懷伯封
- 大都月色好,一歲能幾時——— 楊萬里六月十六日夜南溪望月
- 臣以畫諫乃其職——— 朱翌吳道子華清宮圖
- 薜荔雨余山自黛,蒹葭煙盡島如藍。——— 胡曾自嶺下泛鹢到清遠峽作
- 5撞擊大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