瘖啞
詞典解釋
亦作“ 瘖瘂 ”。 1.不能言。《法苑珠林》卷五八引《佛說太子沐魄經》:“志若死灰,身如枯木,耳不聽音,目不視色,狀類瘖瘂聾盲之人?!?宋 劉克莊 《賀新郎·再和前韻》詞:“不是先生瘖啞了,怕殺 烏臺 舊案?!?b>《西游記》第三九回:“這老道是一個瘖瘂之人,卻又有些耳聾。” 清 梁紹壬 《兩般秋雨盦隨筆·致趙秋舲書》:“迄今數百年,影事空飄瞥。問山山瘖瘂,問水水嗚咽。” 曹禺 《北京人》第一幕:“ 曾霆 和他的妻就一直是形同路人,十天半月說不上一句話,瘖啞一般地捱著痛苦的日子,活像一對遭人虐待的牲畜?!?/p>
(2).沙啞,聲音低沉干澀。 曹禺 《雷雨》第四幕:“ 魯侍萍 的樣子仿佛變了一個人,在雨里叫喊、哭號,聲音已經瘖啞。” 周而復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二:“他的聲音有點瘖啞,說不下去?!?王西彥 《古屋》第二部二:“她的聲音重又顫慄起來,終于變成微微的瘖瘂了?!?蕭軍 《八月的鄉(xiāng)村》一:“槍聲在這個時候也漸漸瘖啞下去?!?/p>
國語詞典
瘖啞
-
口不能語。
- 宋.蘇軾.司馬君實獨樂園詩:「撫掌笑先生,年來效瘖啞?!?/li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