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學生砍價師,靠幫人買車砍價賺百萬
來源:網友投稿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6-08 18:58:38
大學尚未畢業(yè),白手起家的小伙兒就在鄭州買了房和車;他“經手”購買了二百余輛豪車,學校老師也通過他買上了路虎;他不到3年就成立了公司,賺到上百萬,被周邊同學視作是一個神話和傳奇……
他叫王波,是鄭州大學法學院大四一名學生,“汽車砍價師”是他的另一身份。在他眼里,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砍價行為,可以當成一門生意去經營。他是這樣想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聲音:砍價貌似簡單,但如何通過唇槍舌劍或其他手段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,就不那么簡單了,即使談不上是一門學問,也可以當成一門生意去經營。
經手第N輛車:老師開的路虎,是他幫忙“砍價”后買的
6月13日中午,鄭大校園內駛過一輛路虎越野車。小伙子笑著指了指:“這是一位老師的,他也是通過我買的?!?/p>
他記不清楚這是經手購買的第幾輛車了。2011年11月起,還是學生的他打出“您買汽車,我來砍價”口號,專門幫人買車砍價,從中抽取一定比例的傭金。如今他已成立了公司,經手購買的豪華汽車超過200輛,“平均每輛能掙5000塊錢吧!”
粗略一算,王波已賺到上百萬元。今年5月寧夏銀川一次車展上,王波和團隊以總價104萬、低于經銷商11萬元的價格,成功幫人購買了一輛保時捷卡宴汽車。對此,寧夏當地有媒體曾報道。王波說,除掉展臺租金、人員開支等費用后,這次車展沒掙到什么錢。但他看重的是團隊得到鍛煉,生意也拓展到了省外。
聲音:又不需要投入資金,砍不下價也沒損失,我有什么好怕的?
邁出第1步:網絡發(fā)現商機,車展上小試身手
1991年出生的王波,老家在寧夏石嘴山市平羅縣。2010年考入鄭州大學法學院。對汽車頗感興趣的他,在網絡瀏覽時發(fā)現一個現象:全國各地的汽車4S店,關于同一款同配置的汽車,報價均不一樣,有的差價高達幾萬元。王波認為這里孕育著商機。
2011年11月,在第四屆鄭州國際車展上,剛上大二的王波拿著40塊錢制作的、由A4紙打印的小廣告,在會場上見人就散發(fā)?!澳阗I車,我砍價”,這是王波宣傳的主題。
當天有一男子收到廣告后,聯系王波砍價購買一輛10多萬的轎車。在客戶談成的基礎上,王波軟磨硬泡幾個鐘頭,成功讓銷售商再次砍掉4000元。王波說,遺憾的是,由于只是口頭約定,也沒書面協(xié)議,客戶最終不愿意支付傭金,也沒買車。
王波意識到,將目光瞄在購買豪華車的高端客戶身上,賺錢可能性才會更大。
聲音:對于報出最低價的銷售公司,我一般持謹慎態(tài)度,因為擔心遇上騙子。
挖到第1桶金:“砍掉”43萬元,12萬傭金只收2萬
半個多月后,王波突然接到一陌生電話,對方是鄭州一家地產企業(yè)員工,說公司老板要買車,看雙方能否合作。
激動的王波一口答應下來。第二天,他背著書包前去該企業(yè),見到董事長李某。王波說,李某在車展上收到傳單后,順手放到包內,正好該公司想訂購4輛進口越野車,便和他取得了聯系。
當天兩人從下午2點一直談到了9點多,此后周末只要有機會,王波都會去拜訪該客戶。接下來的3個月,王波通過網絡、電話四處打探該款汽車價格。其間他還趕到北京、上海等地走訪多家汽車銷售店,為節(jié)省費用,他吃住都在快餐店內解決。
2012年2月中旬,在他的牽線下,李某在北京、河北唐山兩地,兩次提車購買了4輛越野車。總價比李某所咨詢的價格要低43萬元。王波說,按之前約定,他可拿到30%的傭金,也就是12萬多元。但他堅持只要2萬元,“因為我覺得這個朋友值得交往。”
就這樣,王波挖到了汽車砍價師生涯當中的第一桶金。此后,每逢有車展,王波就帶人參加,發(fā)傳單、送小廣告。去年12月,王波成立一家公司,在鄭州國基路上租了辦公室。擔任法人的他還聘請業(yè)務員成立了團隊。一方面,繼續(xù)開展豪華車砍價業(yè)務;另一方面,還負責牽線搭橋,幫一些汽車銷售公司尋找便宜車源。
聲音:我只是把一些同學打DOTA(注:一種網絡游戲)的時間,用在了生意上,不影響學習的。
回首這1路:砍價需軟磨硬泡,無門路就用“笨方法”
憑什么你去提車,拿到的價格就比顧客低?一開始,有很多人對此持懷疑態(tài)度。
在王波看來,買車跟買一件衣服沒有區(qū)別,誰都可以去砍價,只不過每個人砍價水平不一樣而已。在他做砍價師的初期,他會找遍能去的汽車銷售店,到處比較,砍價時更是“分毫必爭,一分錢也爭”,軟磨硬泡。沒有門路時,只能采取“笨方法”。
此后,他慢慢接觸到一些品牌4S店銷售經理,積攢了一些人脈關系,當客戶購買時,他會直接找銷售經理或更高領導去談,因為這些人的降價權限更大,通常會給出較低價格。
王波說,如今汽車行業(yè)競爭激烈,汽車廠家給4S店制定的都有銷售任務。重壓之下,一些4S店會薄利多銷部分讓利,而他手中的客戶資源,可以給4S店帶來更大銷量。
如今,王波已在鄭州文化路上購置一處房產,下一步還打算購新車代替現在的二手車。王波說,這些年,他做生意沒有給家中要過一分錢,相反還給過家里不少支持。
師生眼中的他,是一個傳奇
“在我們年級,王波就是一個神話、一個傳奇?!狈▽W院2010年級團總支部書記侯彥娜,如此形容老同學。
侯彥娜說,一開始感覺王波不太喜歡上課,“挺不務正業(yè)”。平時給王波打電話時,他永遠都說自己在忙。后來得知王波在忙著創(chuàng)業(yè)時,她和同學特別驚奇。她認為王波“豪爽、大氣,人緣特別好,非常有個性”。
舍友喬丙全則說,曾在校內開奔馳兜風的王波絕對是“風云人物”,“做事有魄力,敢拼敢闖”——這是他對王波的評價。
王波大學輔導員老師陶紅雅告訴記者,王波雖然成績并不突出,但并不會影響畢業(yè)。他白手起家,不等不靠,在創(chuàng)業(yè)方面堪稱是其他學生的學習楷模。
客戶眼中的他,“有膽識、成熟”
6月13日,記者聯系上了王波所提的鄭州某地產企業(yè)董事長李某。
李某告訴記者,他認為王波作為一名大學生,顯示了跟自己年齡不相稱的成熟?!熬蜎_他跟我們50多歲的人能玩到一起,這一點就很不簡單?!崩钅硨ν醪ǖ脑u價是,“有膽識,但還需要歷練。”
畢業(yè)后在生意方面有無新的打算?對此,王波表示,他會繼續(xù)開展目前的汽車砍價生意。下一步,將會考慮投資超市零售業(yè)務。


本文內容及圖片來源于網友投稿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。
猜你喜歡
- 我自己一直在反思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,突然發(fā)現所有的成功失敗,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,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,我很多年前
- 創(chuàng)業(yè)就是折騰。如果你選擇創(chuàng)業(yè),你就選擇了折騰這種生活方式。折騰誰?首當其沖的肯定是自己:生活與工作界限模糊、領域重復,當孫子、賠笑臉、跑折腿
- 今年對“80后”來說意義非凡,他們中間將首次出現30歲群體。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,近六成30歲“80后”薪酬不高,恐懼家庭責任,生存狀態(tài)并不理
- 文/徐小妮很多人都想開咖啡館,我一度奇怪為什么咖啡館會讓那么多人心心念念?后來發(fā)現,咖啡館、小餐館、奶茶店、小客棧、淘寶小店……這些夢想指數
- 10月17日,創(chuàng)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(zhí)行官李開復來到浙江大學紫荊港校區(qū)舉行專題報告會,以成長中的十個啟發(fā)為題,與浙大學子一同分享成長中的得與失
- 在人一生的成長過程中,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素?美國藍天航空公司創(chuàng)業(yè)天才尼爾曼最近向外界透露他的心得。美國藍天航空是“9.11”事件后第一家成功
- 1957年生于上海,1988年5月至1992年1月任上海市海川儲運公司總經理,1998年5月任寶雅電子通訊有限公司董事、總經理,2001年1
- 咋聽阮詩樹這三個字有點感覺像是女生的名字,但一經詳查,卻發(fā)現這是個充滿激情并且無比堅毅的男人。25歲時就背負著96000元的貸款,以50塊錢
- 文/CBN葉航在高校教書,接觸不少大學生,眼下又一季大學畢業(yè)生走上了工作崗位,當然,每年畢業(yè)的學生都有幾家歡喜幾家愁,好的學生我就不多說了,
- 張?zhí)m,1987年畢業(yè)于北京工商大學企業(yè)管理專業(yè), * 留學加拿大,1991年從加拿大回國后進入餐飲業(yè),經過為期十年的餐飲經驗與資金積累,
- 這是一個高速發(fā)展的時代,互聯網帶給我們莫大的機遇,網絡猶如社會神經脈絡,將彼此連接在一起。許多人用自己現在所謂的“慧眼”發(fā)掘了這個巨大的潛力
- 佳文前段時間上了一檔節(jié)目,這幾天關于他的各種評論天天刷屏,剛開始還是贊揚的聲音,而這一兩天媒體為了搶眼球紛紛都粉轉黑,到處都是吐槽和批評,批
- 2002年3月27日,懷揣借來的1900元,到深圳打工、創(chuàng)業(yè)。第一夜露宿街頭,第二天開始找工作、面試、住10元店的艱辛歷程。最終放棄了450
- 伊力諾依公司已在北京、上海建立了5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,擁有一流的設計中心,超過30家的全國各地加盟店。但20年前,我還在協(xié)和醫(yī)院當女護士,在
- 文/朱吉紅周春明,被譽為臺灣“出租車皇帝”、中國的“卡耐基”。49歲那年,他成為中年失業(yè)一族。無奈之下,他開起了出租車。剛開始,他整天穿著短
- 五名網絡名人五十萬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,那么在現在給你五十萬,你能夠創(chuàng)業(yè)成功呢?98年,馬化騰5人湊了50萬創(chuàng)辦騰訊,沒買房;就這樣,騰訊現在發(fā)展的家喻
- 文/豬鐵許多人回帖都是吹牛逼的,什么BAT里面年薪過200萬的(包括股票),還是程序猿怎么可能,這收入是副總裁或者資深總監(jiān)的收入了,BAT例
- ——俞敏洪做客林夕閣楊旭濤:大家好,非常歡迎大家收聽第43期林夕閣互聯網知名人物采訪。這一期的采訪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 * 教育科技集團董
- 1881年,一位名叫魯道夫·卡爾·施泰特的德國青年用了幾年的打工積蓄,在他的家鄉(xiāng)維斯馬市郊區(qū)經營起了一家小小的雜貨店。施泰特原以為經營雜貨店
- 有三類人最適合創(chuàng)業(yè): 1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