仇池有歸路,羅浮豈徒來。
出自宋朝蘇軾《和陶讀《山海經(jīng)》
東坡信畸人,涉世真散材。
仇池有歸路,羅浮豈徒來。
踐蛇及茹蠱,心空了無猜。
攜手葛與陶,歸哉復歸哉。
注釋參考
仇池
山名。在 甘肅省 成縣 西。山有東西兩門,盤道可登,上有水池,故名?!逗鬂h書·西南夷傳·白馬氐》:“居於 河池 ,一名 仇池 ,方百頃,四面斗絶?!薄端螘へ岛鷤鳌罚骸?仇池 地方百頃,因以 百頃 為號,四面斗絶,高平地方二十餘里,羊腸蟠道,三十六回?!?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十一:“萬古 仇池 穴,潛通小有天?!?宋 蘇軾 《和桃花源》詩序:“他日工部侍郎 王欽臣 仲至 ,謂余曰:吾嘗奉使過 仇池 ,有九十九泉,萬山環(huán)之,可以避世如桃源也?!?清 趙翼 《調(diào)守廣州》詩:“地偏恰似 仇池 穴,俗厚難忘 畏壘 鄉(xiāng)?!?/p>
歸路
歸路 (guīlù) 歸途;往回走的道路 homeward journey 孩子們在大樹林里越走越遠,終于迷失了歸路羅浮
山名。在 廣東省 東江 北岸。風景優(yōu)美,為 粵 中游覽勝地。 晉 葛洪 曾在此山修道,道教稱為“第七洞天”。相傳 隋 趙師雄 在此夢遇梅花仙女,后多為詠梅典實。 南朝 陳 徐陵 《奉和山地》:“ 羅浮 無定所,鬱島屢遷移。” 唐 劉恂 《嶺表錄異》卷中:“ 南海 以竹為甑者,類見之矣,皆 羅浮 之竹也?!?元 張可久 《天凈沙·孤山雪夜》曲:“淡粧人在 羅浮 ,黃昏月上 西湖 ,翠袖翩翩起舞?!?清 屠宸楨 《疏影》詞:“酒醒黃昏,看足香痕,好夢 羅浮 重省?!眳⒁姟?羅浮夢 ”。
豈徒
難道只是;何止?!睹献印す珜O丑下》:“古之君子,其過也,如日月之食,民皆見之;及其更也,民皆仰之。今之君子,豈徒順之,又從為之辭。”《后漢書·杜喬傳論》:“夫稱仁人者,其道弘矣!立言踐行,豈徒徇名安己而已哉?!?宋 葉適 《紀年備遺序》:“相與論舊事,追念愴然。然則 文昭 豈徒以博習自是而已哉!” 明 李東陽 《送王公濟歸武昌歌》:“豈徒文思比 唐 勃 ,應遣頌聲如 漢 褒?!?陳毅 《頤和園“五一”春游紀盛》詩:“集體歡樂如海,豈徒車水馬龍!”
蘇軾名句,和陶讀《山海經(jīng)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