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邀反覆不能往,豈獨負君花已辜
出自宋代蘇轍《寒食贈游壓沙諸君》:
城南壓沙古河淤,沙上種梨千萬株。
隆冬十月我獨往,風吹葉盡枝條疏。
老僧屈指數(shù)春候,卻后百日花當蘇。
微風細雨膏潤足,枝頭萬萬排明珠。
齊開競發(fā)不知數(shù),照曜冰雪明村墟。
此時官閑得游賞,長堤平穩(wěn)宜驂駒。
寺門古木芽葉動,倉庚布谷相和呼。
及時行樂不可緩,歲長春短花須臾。
僧言我意兩相值,欲往屢已脂吾車。
今朝寒食煙火斷,薄云蔽日風沙除。
此花久已待我至,況有朋友相攜扶。
來邀反覆不能往,豈獨負君花已辜。
諸君高邁足才思,佐酒況得萬玉奴。
坐中未醉慎無起,倒戴當使山公如。
注釋參考
反覆
亦作“ 反復 ”。 1.重復再三;翻來覆去?!兑住で罚骸敖K日乾乾,反復道也。” 朱熹 本義:“反復,重復踐行之意。”《孟子·萬章下》:“君有大過則諫,反覆之而不聽,則易位?!薄逗鬂h書·陳蕃傳》:“言及反覆,誠辭懇切。” 殷夫 《放腳時代的足印》詩:“春給我一瓣嫩綠的葉,我反復地尋求著詩意?!?/p>
(2).變化無常?!对姟ば⊙拧ば∶鳌罚骸柏M不懷歸,畏此反覆。” 朱熹 集傳:“反覆,傾側無常之意也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和親》:“反復無信,百約百叛?!?宋 蘇軾 《罷徐州往南京寄子由》詩之四:“歲月如宿昔,人事幾反覆?!?明 王瓊 《雙溪雜記》:“故世道反覆,相尋亦無一定?!?陳白塵 《大風歌》第五幕:“當年他投奔 高皇帝 之時,我等大都說他是反復亂臣?”
(3).翻轉,顛倒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大人先生傳》:“往者天嘗在下,地嘗在上,反覆顛倒。” 宋 葉夢得 《避暑錄話》卷上:“夫 莊周 安知有毀譽哉!彼蓋不勝天下之顛倒反覆於名實者,故激而為是言耳?!?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詞曲·音律》:“調(diào)得平仄成文,又慮陰陽反覆?!?/p>
(4).傾覆;傾動?!稇?zhàn)國策·趙策二》:“欲反覆 齊國 而不能?!薄段倪x·班固<西都賦>》:“草木涂地,山淵反覆。” 李善 注:“反覆,猶傾動也?!?/p>
(5).動蕩,動亂。《后漢書·伏湛傳》:“遭時反覆,不離兵兇?!?宋 李綱 《議迎還兩宮札子》:“宗社顛危,天下反覆。” 清 顧炎武 《井中心史歌》:“天知世道將反覆,故出此書示臣鵠?!?/p>
(6).來回;往返?!逗鬂h書·耿弇傳》:“我至 長安 ,與國家陳 漁陽 、 上谷 兵馬之用,還出 太原 、 代郡 ,反覆數(shù)十日?!薄蛾悤ぶ芪挠齻鳌罚骸癌z 文育 ﹞年十一,能反覆游水中數(shù)里?!?唐 羅隱 《芳樹》詩:“春夏作頭,秋冬為尾,循環(huán)反覆無終已?!?宋 曾鞏 《廣德軍重修鼓角樓記》:“ 鞏 辭不能,書反復至五六,辭不獲。”《西游記》第二八回:“乘龍福老,往來必定皺眉行;跨鶴仙童,反覆果然憂慮過?!?/p>
(7).再三考慮;再三研究。 唐 韓愈 《上兵部李侍郎書》:“沉潛乎訓義,反復乎句讀?!?宋 蘇舜欽 《蘇州洞庭山水月禪院記》:“反復身世,惘然莫知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哲宗紹圣元年》:“愿陛下反覆臣言,慎勿輕事改易。” 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十一:“及反覆《明史·土司傳》,始知 明 代用兵多者,皆在 滇 粵 土司之地,漢兵三而土兵七?!?/p>
(8).指反覆詩。 宋 嚴羽 《滄浪詩話·詩體》:“反覆?!痹ⅲ骸芭e一字而誦,皆成句,無不押韻,反覆成文也。 李 公《詩格》有此二十字詩。” 郭紹虞 校釋引《冰川詩式》所舉一例為:“碧天臨逈閣,晴雪點山屏。夕煙侵冷箔,明月歛閑亭。”并謂“此二十字,連環(huán)讀,反覆成詩四十首”。
(9).修辭格之一。用同一語句,反復申說,以表現(xiàn)強烈情感的修辭手法?!对姟ふ倌稀じ嵫颉罚骸巴耸匙怨呶?!”《孟子·萬章上》:“ 子產(chǎn) 曰:‘得其所哉!得其所哉!’” 魯迅 《朝花夕拾·<二十四孝圖>》:“我總要上下四方尋求,得到一種最黑,最黑,最黑的咒文,先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,妨害白話者。”以上例句都采用了“反復”的修辭手法。
(10).重迭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水上神女賦》:“山反覆而參錯,水遶灌而縈薄?!?明 馮夢龍 《掛枝兒·送別》:“那瓦兒一片片反覆又蹊蹺?!?/p>
不能
不能 (bùnéng) 不可能;不能夠 impotent;unable;incompetent;inefficient;powerless 又北向,不能得日?!鳌w有光《項脊軒志》 不能理解 不能生育 不能實現(xiàn) 〈方〉∶不允許,不可以 cannot afford;do not equal to 不能不談到 不能接受 不能相提并論 〈方〉∶不至于 may not;must not豈獨
難道只是;何止。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君唯不遺德刑,以伯諸侯,豈獨遺諸敝邑,敢私布之?!薄肚f子·胠篋》:“然而 田成子 一旦殺 齊 君而盜其國,所盜者豈獨其國邪?并與其圣知之法而盜之。” 唐 杜甫 《有感》詩之四:“終依古封建,豈獨聽簫韶?” 宋 司馬光 《涑水記聞》卷十四:“使朝廷與 夏國 歡好如初,生民重見太平,豈獨 夏國 之幸,乃天下之幸也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四用前韻》:“豈獨 漢 唐 無此禍,五洲驚怪國人狂。”
蘇轍名句,寒食贈游壓沙諸君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