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林錫翁《天柱峰》:
共工發(fā)怒亦徒然,煉石忙忙女補(bǔ)天。
既用斷鰲并立極,此峰何不立當(dāng)先。
注釋參考
共工
(1).古代傳說中的天神,與 顓頊 爭(zhēng)為帝,有頭觸 不周山 的故事?!痘茨献印椥斡?xùn)》:“ 共工 ,景風(fēng)之所生也。” 高誘 注:“ 共工 ,天神也。人面蛇身,離為景風(fēng)?!薄痘茨献印ぬ煳挠?xùn)》:“昔者 共工 與 顓頊 爭(zhēng)為帝,怒而觸 不周 之山,天柱折,地維絶。天傾西北,故日月星辰移焉;地不滿東南,故水潦塵埃歸焉?!?唐 楊炯 《少室山少姨廟碑》:“ 共工氏 觸皇天之八柱。” 章炳麟 《國故論衡·原儒》:“ 女媧 銷石, 共工 觸柱。” 郭沫若 《女神·女神之再生》:“上古時(shí)代。 共工 與 顓頊 爭(zhēng)帝之一日,晦冥。”有關(guān) 共工 的傳說不盡相同。參閱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外北經(jīng)》及《大荒北經(jīng)》、《史記》 司馬貞 補(bǔ)《三皇本紀(jì)》。又, 屈原 《天問》 王逸 注, 共工 名為 康回 。
(2).古史傳說人物。為 堯 臣,和 驩兜 、 三苗 、 鯀 并稱為“四兇”,被流放于 幽州 ?!稌に吹洹罚骸傲?共工 于 幽洲 。” 銀雀山 漢 墓竹簡(jiǎn)《孫臏兵法·見威王》:“昔者, 神戎 戰(zhàn) 斧遂 ; 黃帝 戰(zhàn) 蜀祿 ; 堯 伐 共工 ?!?/p>
(3).古代官名。工官。本謂供百工之職,后為官名?!稌に吹洹罚骸暗墼唬骸幔?垂 ,汝共工?!?孔 傳:“共,謂供其職事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今命此人云:‘汝作共工?!魇堑壑^此人堪供此職,非是呼此官名為共工也?!薄妒酚洝の宓郾炯o(jì)》:“ 舜 曰:‘誰能馴予工?’皆曰 垂 可。於是以 垂 為共工。” 裴駰 集解引 馬融 曰:“為司空,共理百工之事?!?宋 王安石 《上仁宗皇帝言事書》:“先王知其如此,故知農(nóng)者以為后稷,知工者以為共工?!?/p>
(4).古代官名。 漢 代少府的屬官。 王莽 時(shí)又改少府為“共工”?!稘h書·劉輔傳》:“上乃徙繫 輔 共工獄,減死罪一等,論為鬼薪。終於家。” 顏師古 注:“少府之屬官也,亦有詔獄?!薄逗鬂h書·宋弘傳》:“ 弘 少而溫順,哀 平 閒作侍中, 王莽 時(shí)為共工?!?李賢 注:“ 王莽 改少府曰共工?!?/p>
發(fā)怒
發(fā)怒 (fānù) 動(dòng)怒,生氣 flare up;infuriate;get angry 她因?yàn)樽钗⒉蛔愕赖氖露l(fā)怒徒然
徒然 (túrán) 僅僅如此 only 無緣無故;偶然 without cause or reason 皆不徒然 枉然。白白地;不起作用 for nothing;in vain 我找不到他們,徒然跑了半天煉石
(1).燒煉丹石。 金 元好問 《尚藥吳辨夫壽冢記》:“世乃有烹金煉石,合駐景之劑;銜刀被髮,為厭勝之術(shù)?!眳⒁姟?煉丹 ”。
(2).“煉石補(bǔ)天”之省。比喻挽回不利局勢(shì)。 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焚券》:“苦相投,花值繁霜候,真是愁上添愁,又無個(gè)煉石奇謀?!?/p>
忙忙
(1).形容事務(wù)繁冗,不得空閑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書解》:“使著作之人,總眾事之凡,典國境之職,汲汲忙忙,或﹝何﹞暇著作!” 唐 高駢 《遣興》詩:“浮世忙忙蟻?zhàn)恿t,莫嗔頭上雪紛紛?!薄端疂G傳》第九九回:“其中人民,也是在那里忙忙的營干,見了灑家,都只是笑。”
(2).急匆匆的樣子。 元 鄭廷玉 《后庭花》第二折:“他兩個(gè)忙忙如喪家之狗,急急似漏網(wǎng)之魚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九:“媽媽聽見閣前嚷得慌,也恐怕女兒短見,忙忙催下了閣。” 王愿堅(jiān) 《三張紙條》:“我們都被他這突然的動(dòng)作弄得胡里胡涂,接過洋鍬,忙忙地跟在他后面走著?!?/p>
補(bǔ)天
(1).古代神話傳說, 女媧 煉石補(bǔ)天。《淮南子·覽冥訓(xùn)》:“往古之時(shí),四極廢,九州裂,天不兼覆,地不周載……於是 女媧 鍊五色石以補(bǔ)蒼天,斷鼇?zhàn)阋粤⑺臉O?!焙笏煊米鞯涔?。亦常以喻挽回世運(yùn)。 南朝 梁 陸倕 《新漏刻銘》:“業(yè)類補(bǔ)天,功均柱地?!薄杜f唐書·音樂志一》:“ 高祖 縮地補(bǔ)天,重張區(qū)宇,反魂肉骨,再造生靈?!?宋 黃庭堅(jiān) 《和邢惇夫秋懷》之八:“許國輸九死,補(bǔ)天鍊五色?!?清 屈復(fù) 《題元遺山<論詩>后》詩:“今古寧無煉石手,補(bǔ)天原不用金針?!眳㈤啞读凶印珕枴?。
(2).道家養(yǎng)生之法。 宋 俞琰 《席上腐談》卷上:“養(yǎng)生之法,潛神內(nèi)視,則五臟之氣聚于丹田。自丹田熏烝,達(dá)于腦中。腦為 崑崙 ,居上象天。補(bǔ)天即《黃庭經(jīng)》所謂填腦;所謂子欲不死,修 崑崙 是也?!?/p>
林錫翁名句,天柱峰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