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紀(jì)《哭有橋兄》:
前輩風(fēng)流盡,鄉(xiāng)枌孰表們。
如公又凋謝,末俗恐澆漓。
幼學(xué)皆真踐,瀕危屬相思。
端為吾道慟,不但器吾私。
注釋參考
凋謝
凋謝 (diāoxiè) 草木花葉枯落 wither and fall 花瓶里的舊花凋謝了 比喻老年人死亡 die of old age 朋友日凋謝,存者逐利移?!啤?韓愈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末俗
(1).謂末世的習(xí)俗,低下的習(xí)俗。 漢 董仲舒 《士不遇賦》:“生不丁三代之隆盛兮,而丁三季之末俗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明本》:“末俗偷薄,雕偽彌深?!?唐 元稹 《戒勵風(fēng)俗德音》:“末俗偷巧,內(nèi)荏外剛。” 宋 王安石 《楊劉》詩:“末俗忌諱繁,此理寧復(fù)在?” 李大釗 《青春》:“末俗澆漓,未始非為此説者階之厲也?!?/p>
(2).世俗之人。指一般平庸的人。 金 王若虛 《高思誠詠白堂記》:“ 樂天 之詩,坦白平易,直以寫自然之趣,合乎天造,厭乎人意,而不為奇詭以駭末俗之耳目?!?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詩歌三》:“今末俗淺識,殊無知者?!?清 納蘭性德 《雜詩》之三:“吚吚奏《皇華》,末俗自不識?!?/p>
(3).世俗之人。指未出家的人。與“僧侶”相對。 清 顧炎武 《張隱君元明于園中置一小石龕曰仙隱祠征詩紀(jì)之》:“猶憐末俗愚難寤,故作幽龕小座供?!?清 納蘭性德 《淥水亭雜識》卷四:“火葬倡於釋氏,末俗因之?!?/p>
澆漓
亦作“ 澆醨 ”。1.浮薄不厚。多用于指社會風(fēng)氣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為竟陵王與劉虯書》:“淳清既辨,澆漓代襲?!?唐 張九齡 《敕歲初處分》:“政猶蹐駁,俗尚澆醨,當(dāng)是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德濟齋夫子》:“人心為風(fēng)俗之本,未有人心澆漓而風(fēng)俗樸厚者。” 魯迅 《熱風(fēng)·隨感錄五十八》:“慷慨激昂的人説:‘世道澆漓,人心不古,國粹將亡,此吾所為仰天扼腕切齒三嘆息者也!’”
(2).文風(fēng)浮艷不實。《舊五代史·周書·馮道傳》:“ 道 尤長於篇詠,秉筆則成,典麗之外,義含古道,必為遠近傳寫,故漸畏其高深,由是班行肅然,無澆醨之態(tài)?!?元 辛文房 《唐才子傳·殷文圭》:“ 唐 季,文體澆漓,才調(diào)荒穢?!?/p>
(3).酒味淡薄。亦借指薄酒。 唐 皮日休 《酒中十詠·酒泉》:“玉液是澆漓,金沙乃糟粕?!?/p>
陳紀(jì)名句,哭有橋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小忍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