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譚處端《驀山溪》:
修行鍛煉,休覓嬰和姹。
認(rèn)取本元初,起塵埃、須除莫惹。
常生正覺,宜向觸來看,絕人情,去浮囂,俗事般般舍。
長行坦蕩,閑里調(diào)和假。
空里做真修,恁清清、冷冷脫灑。
日中靜損,真正合虛無,樂逍遙,趣閑閑,步步無生也。
注釋參考
常生
(1).長生不老。《列子·天瑞》:“生者不能生,化者不能化,故常生常化者無時(shí)不生,無時(shí)不化?!薄对企牌呋`》卷八:“太漠為玄重之根,開陰為常生之源?!?/p>
(2).一定的生性?!读w·文啟》:“天有常形,民有常生?!?/p>
(3).即 常生子 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釋滯》:“ 常生 降志於執(zhí)鞭, 莊公 藏器於小吏?!?/p>
(4).固定的財(cái)產(chǎn)?!豆茏印しń贰吧頍o職事,家無常姓” 唐 尹知章 注:“姓,生也。身既無職事,家又無常生?!眳⒁姟?常姓 ”。
正覺
正覺 (zhèngjué) 精神的自我完滿 samadhi絕人
1.猶過人。 2.與人世隔絕。浮囂
浮躁;不踏實(shí)。 宋 蘇舜欽 《詩僧則暉求詩》:“會將趨古淡,先可鎮(zhèn)浮囂?!?清 魏源 《圣武記》卷十一:“況省標(biāo)之兵,游惰浮囂,華衣美食。固不習(xí)邊徼之荒涼,亦無益於邊徼之御侮。” 朱自清 《<文心>序》:“彼此親親熱熱地討論著,沒有一絲浮囂之氣?!?聞捷 《生活的贊歌·彩色的貝殼》:“浮囂的人不懂得海,怯懦的人不敢愛海?!?/p>
俗事
俗事 (súshì) 世俗的事務(wù) secularity 俗事纏身般般
眾多貌。 程善之 《擬古》詩:“衣錦返故鄉(xiāng),騎從何般般?!?/p>
(1).猶種種,樣樣,件件。 唐 方干 《海石榴》詩:“亭際天妍日日看,每朝顏色一般般。”《清平山堂話本·戒指兒記》:“那 阮三 年方二九,一貌非俗,詩詞歌賦,般般皆曉?!?清 李漁 《奈何天·焚券》:“我只怕你助邊焚券般般好,卻與那節(jié)用生財(cái)事事違。”
(2).猶斑斑。燦爛多彩。般,通“ 斑 ”?!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》:“般般之獸,樂我君囿?!?司馬貞 索隱:“般般,文彩之皃也。音班?!?/p>
譚處端名句,驀山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