報仇通姓字,排難匿行藏
出自宋代曹勛《結(jié)客少年場行二首》:
結(jié)客少年場,驊騮從驌驦。
斗雞橫大首,錯騎卷平岡。
婚姻聯(lián)衛(wèi)霍,賓客紛金張。
報仇通姓字,排難匿行藏。
功名看寶劍,富貴珥貂璫。
逸氣凌秋鶚,清才負錦囊。
詼諧驚四坐,議論駭諸郎。
日暮平康里,花陰醉滿床。
注釋參考
報仇
報仇 (bàochóu) 報復(fù)仇恨 avenge;revenge;get revenge for 言欲報仇。——晉· 干寶《搜神記》姓字
姓氏和名字,猶姓名。《墨子·經(jīng)說上》:“聲出口,俱有名,若姓字?!?南朝 宋 謝惠連 《祭古冢文》:“銘誌教,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,千軍隊里奪頭功?!薄端疂G傳》第六回:“不因這番比試,有分教, 楊志 在萬馬叢中聞姓字,千軍隊里奪頭功?!?/p>
排難
(1).排除危難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答佞》:“ 儀 秦 ,排難之人也,處擾攘之世,行揣摩之術(shù)?!?三國 魏 劉劭 《人物志·英雄》:“雄,以其力服眾,以其勇排難?!?唐 柳宗元 《為崔中正賀平李懷光表》:“陛下但嘉其排難,不省其由,列為上公,命作元帥?!?宋 蘇軾 《新渡寺席上次韻送叔弼》:“多言雖數(shù)窮,微中或排難。”
(2).指調(diào)解糾紛。 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司文郎》:“ 王 力為排難,請另命佳題。”參見“ 排難解紛 ”。
匿行
惡劣的行為。 漢 趙曄 《吳越春秋·句踐伐吳外傳》:“后三日復(fù)徙軍於 檇李 ,斬有罪者三人,以徇於軍曰:‘其淫心匿行,不當(dāng)敵者,如斯矣?!?/p>
曹勛名句,結(jié)客少年場行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