愁聞地籟吹羊角,不見天瓢滴馬鬃
出自宋代劉克莊《秋旱繼以大風(fēng)即事十首》:
作苦三時逸在冬,安知一簣尚虧功。
愁聞地籟吹羊角,不見天瓢滴馬鬃。
注釋參考
地籟
(1).風(fēng)吹大地的孔穴而發(fā)出的聲響。《莊子·齊物論》:“地籟則眾竅是已,人籟則比竹是已?!?成玄英 疏:“地籟則竅穴之徒,人籟則簫管之類?!薄肚f子·齊物論》:“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,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乎!” 宋 陸游 《雪歌》:“初聞萬竅號地籟,已見六出飛天花。” 金 元好問 《空山河巨川虛白庵》詩之一:“空谷自能生地籟,浮云爭得翳天光!”
(2).指穴谷。 清 徐昂發(fā) 《雁門關(guān)》詩:“側(cè)磴上空曲,攀危凌地籟?!?/p>
羊角
羊角 (yángjiǎo) 羊的角。借指彎曲向上的旋風(fēng) tornado 羊角風(fēng)旋天地黑,黃沙漠漠云陰澀。——《水滸傳》不見
不見 (bùjiàn) 不曾相見 do not see;do not meet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見不著;丟失 be lost;be missing 一輛新自行車轉(zhuǎn)身就不見了天瓢
神話傳說中天神行雨用的瓢。 宋 蘇軾 《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天未明》詩:“安得夢隨霹靂駕,馬上傾倒天瓢翻?” 明 李東陽 《愛民》詩:“愿向天瓢分一滴,徧將恩雨灑蓬蒿?!?沉礪 《晚眺》詩:“不旋地軸移三島,便借天瓢洗九州?!?/p>
馬鬃
亦作“ 馬騣 ”。亦作“ 馬騌 ”。馬頸上的長毛。 唐 李洞 《贈永崇李將軍充襄陽制置使》詩:“行處近天龍尾滑,獵時陪帝馬鬃香?!?宋 孟元老 《東京夢華錄·駕登寶津樓諸軍呈百戲》:“忽以身離鞍,屈右腳掛馬騌,左腳在鐙,左手把騌,謂之獻(xiàn)鞍?!?明 袁宏道 《德州舟中清明》詩:“麥苗鬖馬騣,高低迭青翠。” 管樺 《將軍渡》詩:“暴風(fēng)吹得刀槍嗚嗚響,吹得馬鬃飛揚?!?/p>
劉克莊名句,秋旱繼以大風(fēng)即事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