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德武《沁園春》:
冬夜如年,客枕無眠,怎到天明。
待數(shù)殘二十五、寒更點(diǎn),聽馀一百八、曉鐘聲。
雨卻敲篷,灘頭激纜,總與離人訴不平。
遍聞得,我浚深恨海,砌起愁城。
問君何事牽縈。
想最苦人間是別情。
念千山萬水,沈魚阻雁,一身兩地,煼燕煎鶯。
繡枕痕多,錦衾香冷,意有巫山夢不成。
怎撇下,這兩字相思,萬里虛名。
注釋參考
更點(diǎn)
(1).古代計(jì)時單位。因滴漏而得名。每夜分為五更,每一更次分為五點(diǎn)。 宋 蔡絛 《鐵圍山叢談》卷一:“國朝 文德殿 鐘鼓院 於夜漏不盡刻,既天未曉,則但撾鼓六通而無更點(diǎn)也,故不知者乃謂禁中有六更?!?/p>
(2).指更鼓之聲。 唐 薛能 《上鹽鐵尚書》詩:“城絶鼓鐘更點(diǎn)后,雨涼煙樹月華新?!?宋 岳珂 《祝英臺近·北固亭》詞:“倚樓休弄新聲,重城門掩,歷歷數(shù) 西州 更點(diǎn)?!?清 曹寅 《鹿墟冶堂夜歸不及送題扇卻寄》詩:“城上蝦蟆更點(diǎn)遲,摘船剛過夜?jié)O時。”
一百八
佛教習(xí)用之?dāng)?shù)。佛教認(rèn)為人生之煩惱凡一百零八種,為去除煩惱,故貫珠一百八顆,念佛一百八遍,叩鐘一百八下等。 唐 李商隱 《安平公》詩:“一百八句在貝葉,三十三天長雨花?!?清 龔自珍 《己亥雜詩》之一九六:“一十三度谿花紅,一百八下西谿鐘?!?/p>
曉鐘
報(bào)曉的鐘聲。 唐 沉佺期 《和中書侍郎楊再思春夜宿直》:“千廬宵駕合,五夜曉鐘稀?!?明 梁辰魚 《四時花·懷金陵舊知》套曲:“月沉西,門暗扃。曉鐘何處?噹噹五更?!?吳晗 《朱元璋傳》第一章三:“只有在禁鐘之前,曉鐘之后,才許市井點(diǎn)燈?!?/p>
陳德武名句,沁園春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