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去懷賢感物多,飛花高下罥絲窠
出自宋代黃庭堅《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{1~1}國再生傳次韻寄之》:
春去懷賢感物多,飛花高下罥絲窠。
傳聞治境無戾虎,更道豐年鳴白鼉。
史筆縱橫窺寶鉉,詩才清壯近陰何。
寄聲千萬相勞苦,如倚胡床得按摩。
注釋參考
感物
(1).謂有感于怪異之事?!段倪x·班彪<王命論>》:“是以 王 武 感物而折契, 呂公 覩形而進女?!?李善 注:“《漢書》曰: 高祖 常從 王媼 、 武負(fù) 貰酒,時飲醉臥, 武負(fù) 、 王媼 見其上常有怪。”
(2).見物興感。 唐 韓愈 《薦士》詩:“念將決焉去,感物增戀嫪?!薄对娍?977年第11期:“即所謂‘登山則情滿于山’,感物詠志耳?!?/p>
(3).感動或感化他物。 漢 班固 《幽通賦》:“精通靈而感物兮,神動氣而入微。”《后漢書·邳彤傳》:“一夫荷戟大呼,則千里之將無不捐城遁逃,虜伏請降。自上古以來,亦未有感物動民其如此者也?!?明 劉基 《書紹興府達(dá)魯花赤九十子陽德政詩后》:“政之感人,猶氣之感物也。”
飛花
(1).落花飄飛。 唐 韓翃 《寒食》詩:“春城無處不飛花,寒食東風(fēng)御柳斜?!?/p>
(2).飄飛的落花。 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茶客娶興》:“你掩淚含羞辭別去,似飛花逐水悠悠,蕭蕭孤影向誰投。”
(3).比喻飄飛的雪花。 宋 蘇轍 《上元前雪三絕句》之一:“不管上元燈火夜,飛花處處作春寒?!?/p>
(4).紡織時飛散的棉花纖維。
高下
高下 (gāoxià) 指高低、優(yōu)劣(用于比較雙方的水平) relative superiority or inferiority;good and bad 兩個人的技術(shù)不分高下絲窠
(1).蜘蛛網(wǎng)。 唐 韓愈 孟郊 《城南聯(lián)句》:“蹄道補復(fù)破,絲窠掃還成?!?宋 王安石 《送石賡歸寧》詩:“又欲及嵗晚,空堂掃絲窠。” 宋 黃庭堅 《戲呈孔毅父》詩:“文章功用不經(jīng)世,何異絲窠綴露珠?!?/p>
(2).繅絲的一種工具。 清 衛(wèi)杰 《蠶桑萃編·蒸繭》:“俟繭鍋內(nèi)提出絲頭,一手執(zhí)清絲,一手用漏瓢舀繭,送入水盆,以清絲穿入牌坊上之絲眼,仍將鍋內(nèi)已煮之繭時時舀送盆內(nèi),以便陸續(xù)搭入絲窠?!?/p>
黃庭堅名句,廖袁州次韻見答并寄黃靖國再生傳次韻寄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5整人專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