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時持缽乞諸隣,不用毗耶遣化身
出自宋代晁公溯《近承琮上人問訊甚勤老懶不能作書以偈答之》:
食時持缽乞諸隣,不用毗耶遣化身。
想見堂中慚此老,法累未轉(zhuǎn)轉(zhuǎn)饑輪。
注釋參考
食時
(1).用膳的時候?!豆茏印さ茏勇殹罚骸爸领妒硶r,先生將食,弟子饋饌。”
(2).特指進早餐的時刻。《詩·鄘風·蝃蝀》“崇朝其雨” 毛 傳:“崇,終也。從旦至食時為終朝。” 漢 王逸 《九思·守志》:“朝晨發(fā)兮 鄢 郢 ,食時至兮增泉?!薄侗饼R書·安德王高延宗傳》:“ 延宗 ……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時受勑守 并州 ,明日建尊號,不間日而被圍,經(jīng)宿,至食時而敗?!薄段氖分R》**第1期:“食時就是古人‘朝食’(吃早飯)之時,即每天7-9時。以地支命名,稱之為辰時?!?/p>
(3).謂食用時令物品?!抖Y記·坊記》:“故君子仕則不稼,田則不漁,食時不力珍?!?孫希旦 集解:“食時不力珍者,食四時之利,則不得力求珍羞。”
持缽
(1).佛教語。托缽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述僧設會論》:“至時持鉢往福眾生?!?唐 吳融 《金陵遇悟空上人》詩:“東閣無人事渺茫,老僧持鉢過 丹陽 ?!?/p>
(2).引申為行腳。 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談異七·三僧》:“愿得一茅菴,足供大士像,旁可坐臥誦經(jīng),足跡不出門,而免持鉢之苦?!?/p>
不用
不用 (bùyòng) 用不著,不必 need not 不用你管這事 你留步吧,不用下去了毗耶
亦作“ 毗邪 ”。亦作“毘耶”。1.佛教語。梵語的譯音。又譯作“毗耶離”、“毘舍離”、“吠舍離”。古 印度 城名。《維摩經(jīng)》說, 維摩詰 (意譯 凈名 )居士住 毗耶城 (在今 印度 比哈爾邦 南部)。 釋迦牟尼 于該地說法時, 維摩詰 稱病不去。 釋迦 派 文殊師利 前往問疾。 文殊師利 問 維摩詰 :“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?” 維摩詰 默然不對。 文殊師利 嘆曰:“乃至無有文字語言,是真入不二法門”。古代詩文中,多以此佛教傳說故事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諦的典故。 南朝 齊 王屮 《頭陀寺碑文》:“掩室 摩竭 ,用啟息言之津;杜口 毗邪 ,以通得意之路?!?唐 陸龜蒙 《奉酬裘美早春病中書事》詩:“欲入 毘耶 問,無人敵 浄名 ?!?宋 張孝祥 《踏莎行》詞:“故人相見尤堪喜, 山陰 乘興不須回。 毗耶 問疾難為對?!?/p>
(2).指 維摩詰菩薩 。詩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、善說佛理之人。 唐 賈島 《和孟逸人林下道情》:“陋巷貧無悶, 毗耶 疾未調(diào)?!?清 錢謙益 《贈胡泌水》詩:“談天欲杜 毘耶 口,午夜燃燈禮 浄名 ?!?清 姚鼐 《碩士約過舍久俟不至》詩:“巵言聊一放,閉口終 毘耶 ?!?/p>
(3).指《維摩經(jīng)》。 宋 王安石 《北窗》詩:“北窗枕上春風暖,謾讀 毗耶 數(shù)卷書?!?/p>
化身
化身 (huàshēn) 佛在人間暫時出現(xiàn)的人、動物或植物的形體 incarnation;reincarnation 體現(xiàn)某種抽象事物(如靈魂、思想、原則或典型)的東西 embodiment 勇敢的化身晁公溯名句,近承琮上人問訊甚勤老懶不能作書以偈答之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