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必出鋒銳,要駭俗子觀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宿四望山下,望廬山》:
過湖見遠(yuǎn)岫,澹若橫碧煙。
晨蔚動霽暉,春滋涵雨鮮。
人世那有此,心疑是廬山。
宿驚恍未定,欲問無暇言。
落日泊四望,諸峰森在前。
老夫急親指,舟子答果然。
平地起屏障,倚空開旗旃。
潛抱秀潤質(zhì),不露奇怪顏。
乃知名山尊,未與幾嶺班。
嚴(yán)重王公體,雍容德人賢。
何必出鋒銳,要駭俗子觀。
坐令我生敬,瞻仰忘憂端。
更待孤月出,開篷望晴巒。
注釋參考
何必
何必 (hébì) 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必 be not necessary;there is no need;why 何必去那么早出鋒
(1).指書法上使點(diǎn)畫鋒芒外露的一種用筆方法。 明 張紳 《法書通釋》卷上:“其法,趯筆戰(zhàn)行,不徐不疾,欲盡復(fù)駐,勢是以磔。開其筆,或出鋒,或藏鋒,由心所好?!?/p>
(2).猶沖鋒?!逗蔚洹返谖寤兀骸熬褪?長舌婦 雖説奢遮,也不過苗頭看得清爽些,又口舌利便,翻轉(zhuǎn)翻仰的會説會話罷了。那行兵擺陣,出鋒打仗許多事務(wù),教他怎么得知?”
(3).見“ 出風(fēng) ”。
駭俗
亦作“駴俗”。震驚世俗。 宋 黃庭堅(jiān) 《放言》詩之三:“智人不駭俗,同朝皆用事?!薄睹魇贰り悵摲騻鳌罚骸凹邑毬淦?,好大言以駴俗?!?清 劉大櫆 《方府君墓銘》:“雖士之修身潔行,非以謏聞而駭俗,不吾知則亦已矣?!?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十六章:“直抒所見,雖多駭俗之論,而毅然不顧,此真有契于四依之真諦矣。”
楊萬里名句,宿四望山下,望廬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