音徽一寂寥,貴賤雙沉浮。
出自唐朝長孫佐輔《聞韋駙馬使君遷拜臺(tái)州》
溟藩軫帝憂,見說初鳴騶。德勝禍先戢,情閑思自流。
蠶殷桑柘空,廩實(shí)雀鼠稠。諫虎昔賜駿,安人將問牛。
曾陪后乘光,共逐平津游。旌旆擁追賞,歌鐘催獻(xiàn)酬。
音徽一寂寥,貴賤雙沉浮。北郭乏中崖,東方稱上頭。
躋山望百城,目盡增遐愁。海逼日月近,天高星漢秋。
無階異漸鴻,有志慚馴鷗。終期促孤棹,暫訪天臺(tái)幽。
注釋參考
音徽
(1).指琴上供按弦時(shí)識(shí)音的標(biāo)志。亦指琴或樂曲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君子有所思行》:“長夜恣酣飲,窮年弄音徽。” 南朝 梁 劉孝標(biāo) 《重答劉秣陵詔書》:“余悲其音徽未沫,而其人已亡。”
(2).美音;德音?!段倪x·王儉<褚淵碑文>》:“風(fēng)儀與秋月齊明,音徽與春云等潤?!?李善 注:“音徽,即徽音也?!?張銑 注:“徽,美也?!?/p>
(3).指音容。 唐 劉禹錫 《彭陽唱和集引》:“今年公在 并州 ,予守 吳門 ,相去迥遠(yuǎn),而音徽如近?!?/p>
(4).猶音訊;書信。《文選·陸機(jī)<擬庭中有奇樹>詩》:“歡友蘭時(shí)往,迢迢匿音徽。” 李周翰 注:“音徽,言文章、書信。” 前蜀 魏承班 《謁金門》詞:“雁去音徽斷絶,有恨欲憑誰説。” 明 湯顯祖 《紫簫記·出山》:“十年來, 河 隴 路斷, 松潘 圍逼,至今三君音徽斷絶?!?/p>
寂寥
寂寥 (jìliáo) 空廓 open;be deserted and lonely 寂寥無人?!啤?柳宗元《至小丘西小石潭記》 寂靜;無人倍伴的,獨(dú)自一人的 still貴賤
貴賤 (guìjiàn) 〈方〉∶不管怎么樣;無論如何;反正 in any case 我勸了他半天,貴賤不聽沉浮
[ups and downs in one's life] 本指在水面上出沒,比喻盛衰、消長,也指隨波逐流
與道沈浮俯仰。——《淮南子·原道訓(xùn)》
與世沉浮
長孫佐輔名句,聞韋駙馬使君遷拜臺(tái)州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