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技號山曾獻玉,榮途染指亦嘗黿
出自宋代陸游《正月十六日園中偶賦》:
又向柴荊過上元,豪華前事不須論。
偶逢花發(fā)閑持酒,不得人扶嬾出門。
薄技號山曾獻玉,榮途染指亦嘗黿。
年來洗盡東陵夢,瓜壟蕭蕭老故園。
注釋參考
薄技
薄技 (bójì) 很低的技能,謙稱自己的技藝 thin skill 愿獻薄技獻玉
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,先后獻給 楚 厲王 、 武王 ,都被認為欺詐,被截去雙腳。到 楚文王 即位,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,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,果得寶玉。事見《韓非子·和氏》。后因以“獻玉”為典,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。 唐 陸暢 《下第后病中》詩:“獻玉頻年命未通,窮秋成病悟真金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寄答飛卿》詩:“古來獻玉猶難售,此日聞《韶》本不圖?!?/p>
染指
染指 (rǎnzhǐ) 典出《左傳》:鄭靈公請大臣們吃甲魚,故意不給子公吃,子公很生氣,就伸出手指蘸了點湯,嘗嘗味道走了 take a share of sth. one is not entitled to 子公怒,染指于鼎,嘗之而出。——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 后用以比喻插手以獲取不應得的利益嘗黿
典出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 楚 人獻黿於 鄭靈公 。 公子宋 與 子家 將見。 子公 之食指動,以示 子家 ,曰:‘他日我如此,必嘗異味?!叭?,宰夫將解黿,相視而笑。公問之, 子家 以告。及食大夫黿,召 子公 而弗與也。 子公 怒,染指於鼎,嘗之而出?!焙蠡蛞浴皣L黿”比喻只了解局部。 宋 陸游 《讀老子》詩:“《道德》五千言,巍巍眾妙門。管窺那見豹,指染僅嘗黿?!?/p>
陸游名句,正月十六日園中偶賦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