似聞昨者赤松子,恐是漢代韓張良
出自唐代杜甫《寄韓諫議 / 寄韓諫議注》:
今我不樂思岳陽(yáng),身欲奮飛病在床。
。
美人娟娟隔秋水,濯足洞庭望八荒。
。
鴻飛冥冥日月白,青楓葉赤天雨霜。
。
玉京群帝集北斗,或騎麒麟翳鳳凰。
。
芙蓉旌旗煙霧落,影動(dòng)倒景搖瀟湘。
。
星宮之君醉瓊漿,羽人稀少不在旁。
。
似聞昨者赤松子,恐是漢代韓張良。
。
昔隨劉氏定長(zhǎng)安,帷幄未改神慘傷。
。
國(guó)家成敗吾豈敢,色難腥腐餐楓香。
。
周南留滯古所惜,南極老人應(yīng)壽昌。
。
美人胡為隔秋水,焉得置之貢玉堂。
注釋參考
昨者
昔日。 唐 杜甫 《入衡州》詩(shī):“昨者間瓊樹,高談隨羽觴?!?唐 韓愈 《歸彭城》詩(shī):“昨者到京城,屢陪高車馳?!?/p>
赤松子
(1).亦稱“ 赤誦子 ”、“ 赤松子輿 ”。相傳為上古時(shí)神仙,各家所載,其事互有異同?!妒酚洝ち艉钍兰摇罚骸霸笚壢碎f事,欲從 赤松子 游耳?!?司馬貞 索隱引《列仙傳》:“ 神農(nóng) 時(shí)雨師也,能入火zi{1-1}燒, 崑崙山 上隨風(fēng)雨上下也?!薄痘茨献印R俗訓(xùn)》:“今夫 王喬 、 赤誦子 吹嘔呼吸,吐故納新。” 高誘 注:“ 赤誦子 , 上谷 人也,病癘入山,導(dǎo)引輕舉?!薄稘h書·古今人表》:“ 赤松子 , 帝嚳 師。” 宋 羅泌 《路史·馀論二·赤松石室》:“ 赤松子 者, 炎帝 之諸侯也,既耄,移老 襄城 ,家于石室……《神仙傳》云:‘ 赤松子 者,服水玉, 神農(nóng) 時(shí)為雨師,教 神農(nóng) 入火……而《列仙傳》有 赤松子輿 者,在 黃帝 時(shí)啖百草華,不穀,至 堯 時(shí)為木工,故傳謂 帝俈 師之。又云 堯 師之。而道亦有 黃帝 問 赤松子 《中戒》等經(jīng),此 張良 所以愿從之游,非末代之?dāng)?shù)矣。’” 明 何景明 《張良》詩(shī):“一遇 黃石公 ,還從 赤松子 ?!?/p>
(2).相傳為 晉 代得道成仙的 皇初平 。據(jù) 晉 葛洪 《神仙傳》載: 丹溪 人 皇初平 十五歲時(shí)外出牧羊,被道士攜至 金華山 石室中,四十馀年不復(fù)念家。其兄 初起 行山尋索,歷年不得。后經(jīng)道士指引于山中見之。問羊何在, 初平 叱白石成羊數(shù)萬(wàn)頭。 初起 乃棄家從 初平 學(xué)道,“共服松脂、茯苓,至五百歲,能坐在立亡,行於日中無(wú)影,而有童子之色。后乃俱還鄉(xiāng)里,親族死終略盡,乃復(fù)還去。 初平 改字為 赤松子 , 初起 改字為 魯班 ”。 宋 張淏 《云谷雜記》卷二引作“ 黃初平 ”,并云:“今 婺州 金華山 赤松觀 乃其飛昇之地?!?宋 羅泌 《路史·馀論二·赤松石室》:“ 酈氏 《水經(jīng)》亦謂 赤松子 游 金華山 ,zi{1-1}燒而化……乃 皇初平 爾, 初平 亦 赤松子 也。”
韓張
(1). 唐 代文學(xué)家 韓愈 和 張籍 的并稱。 唐 張籍 《祭退之》詩(shī):“公文為時(shí)帥,我亦有微聲。而后之學(xué)者,或號(hào)為 韓 張 ?!?/p>
(2).山名。在今 湖南 臨武 北。相傳 唐 韓愈 與 張署 同遭遷謫,于此處休憩,故名。參閱《明一統(tǒng)志》卷liu{1*1}四。
杜甫名句,寄韓諫議 / 寄韓諫議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