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董嗣杲《重約游山》:
江州廬山陰,萬象蘊(yùn)奇秘。
笑扶鬼面行,趁云步幽邃。
虎跡過溪明,龍氣蟠松翠。
香爐紫煙合,燦若金布地。
諸佛妙莊嚴(yán),千燈燭魑魅。
向來遠(yuǎn)法師,絕識具圣智。
白蓮曾結(jié)社,今古想標(biāo)致。
客子徒仰高,可望不可企。
山頭日落易,木陰混清閟。
野禽叫瀑頂,預(yù)知夜無寐。
懷抱挹仙芬,欲將世情棄。
斯游會重尋,直待涼風(fēng)至。
注釋參考
莊嚴(yán)
莊嚴(yán) (zhuāngyán) 佛家語。佛家對表相事物,或心理行為的道德意義的修飾、加強(qiáng),稱為莊嚴(yán)。今人以端莊而有威嚴(yán)為莊嚴(yán) solemn;dignified;stately燈燭
燈燭 (dēngzhú) 油燈和蠟燭;泛指燈光 candle lights魑魅
(1).古謂能害人的山澤之神怪。亦泛指鬼怪?!稘h書·王莽傳中》:“敢有非井田圣制,無法惑眾者,投諸四裔,以御魑魅?!?顏師古 注:“魑,山神也。魅,老物精也。”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捎魑魅,斮獝狂?!?薛綜 注:“魑魅,山澤之神?!?唐 盧綸 《割飛二刀子歌》:“刀乎刀乎何燁燁,魑魅須藏怪須懾?!?清 唐孫華 《時世公子行》:“生獰面目驕橫色,如睹魑魅逢山臊?!?/p>
(2).常喻指壞人或xie{1|1}惡勢力。 明 徐復(fù)祚 《投梭記·獲丑》:“暗想朝廷上白日昏,妖氛魑魅公然奮?!?廬隱 《或人的悲哀》:“他們不用鏡子,照他們魑魅的怪狀?!?/p>
(3).指荒涼、邊遠(yuǎn)的地區(qū)。語本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:“投諸四裔,以御螭魅。” 宋 蘇軾 《到常州謝表》之一:“已分沒身,寄殘骸於魑魅;敢期擇地,收暮景於桑榆?!眳⒁姟?螭魅 ”。
董嗣杲名句,重約游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