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陳師道《送鄭祠部》:
持節(jié)還家未白頭,有親八十更何求。
又須急詔登天去,不為寒鄉(xiāng)盡歲留。
四著儒冠甘送老,數(shù)經(jīng)奇運得銷憂。
擬登碣石臨朝日,浩蕩滄溟沒白鷗。
注釋參考
儒冠
(1).古代儒生戴的帽子。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 沛公 不好儒,諸客冠儒冠來者, 沛公 輒解其冠,溲溺其中。” 唐 韓愈 《送侯參謀赴河中幕》詩:“猶思脫儒冠,棄死取先登?!?清 侯方域 《司成公家傳》:“﹝ 鄧生 ﹞詬公謂:‘若乃養(yǎng)馬,而我職弟子員,冠儒冠?!?/p>
(2).借指儒生。 唐 杜甫 《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》:“紈袴不餓死,儒冠多誤身?!?宋 王禹偁 《謝宣賜表》:“儒冠之榮,無以加此?!?清 方文 《送蕭賡九北歸》詩:“ 長干 一見喜且悲,儒冠端被虛名誤?!?/p>
送老
(1).養(yǎng)老;怡老。 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十四:“何時一茅屋,送老白云邊。” 唐 李商隱 《杜工部蜀中離席》詩:“美酒 成都 堪送老,當(dāng)罏仍是 卓文君 ?!?宋 蘇軾 《送王敏仲北使》詩:“吾生如寄耳,送老天一方?!?/p>
(2).猶送終。 元 李文蔚 《燕青博魚》第四折:“一齊的去那 皖子城 中送老?!薄段饔斡洝返谌兀骸鞍寻遵R賣了,買口棺木,與師父送老。”《儒林外史》第二二回:“快替我穿了送老的衣服,我立刻就要去了?!眳⒁姟?送終 ”。
(3).舊時風(fēng)俗。女嫁之夕,女伴為之送別,謂送之與丈夫偕老。 宋 周去非 《嶺外代答》卷四:“ 嶺 南嫁女之夕,新人盛飾廟坐,女伴亦盛飾夾輔之,迭相歌和,含情凄惋,各致殷勤,名曰‘送老’,言將別年少之伴,送之偕老也。”
陳師道名句,送鄭祠部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