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但光孔圣,亦已照十哲
出自宋代鄭剛中《學山野燒異常登高泮宮如在火池中間泮師率諸》:
傳道官頗清,防患計微拙。
學宮墻外草,十里望不絕。
芟除失豫備,滋蔓久盤結(jié)。
野燒因風起,四垣具烈烈,堂上簾低垂,飛灰如落雪。
夭矯逼檐檻,流熛向門闃。
何但光孔圣,亦已照十哲。
諸生固猝猝,矩步未敢越。
相與望而畏,鹿駭驚鷗決。
似聞先生窘。
書簏自提挈。
傾盆漿一空,戛斧羔亦竭。
勢過萬輿薪,杯水謾毫未。
頗欲伏忠信,石壁驗莊列。
顧茲煙燼高,難試膚與發(fā)。
護持終有物,遠近同撲滅。
趨涼尋木陰,氣定始焦渴。
三日冷官門,炙手猶可熱,先生聽我言,事細不堪忽。
佧薪與去草,此理同一轍。
勿謂草今無,火過茅已茁。
注釋參考
何但
(1).猶何必。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單于能戰(zhàn),天子自將待邊;不能,亟來臣服。何但亡匿幕北寒苦之地為?”
(2).豈止?!稘h書·嚴助傳》:“且 秦 舉 咸陽 而棄之,何但 越 也!”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雖天下可乎,何但 魯國 而已哉!” 宋 葉適 《湖南運判到任謝表》:“若姑以疲憊臨之,則何但鹵莽而已,更虞闕敗,上累生成?!?/p>
孔圣
(1).非常圣明、英明?!对姟ば⊙拧な轮弧罚骸盎矢缚资?,作都于 向 。” 朱熹 集傳:“孔,甚也;圣,通明也?!?/p>
(2).對 孔子 的尊稱。 三國 魏 阮籍 《詠懷》之三二:“ 孔圣 臨長川,惜逝忽若浮。” 唐 皇甫冉 《送孔黨赴舉》詩:“家承 孔圣 后,身有 魯 儒名。” 唐 陸龜蒙 《奉和襲美酬前進士崔潞盛制見寄》:“ 孔圣 鑄 顏 事,垂之千載餘?!币喾Q“ 孔圣人 ”。 浩然 《石山柏》:“千百年留下來的窮山溝嘛,不是一天兩早晨能變富的;亙古沒有人拜過 孔圣人 ,乍開始搞文化事業(yè),哪能沒有困難呢?”
(3).指孔子的學說、思想。 唐 張說 《孔子堂杜預(yù)贊》:“猗歟 杜侯 ,發(fā)揮 孔圣 ,《春秋》既立,王道以正。”
十哲
指十位或十數(shù)位德才出眾者或某一方面突出的名人。(1)指 孔子 的十個弟子: 顏淵 、 閔子騫 、 冉伯牛 、 仲弓 、 宰我 、 子貢 、 冉有 、 季路 、 子游 、 子夏 。自 唐 定制,從祀 孔 廟,列侍 孔子 近側(cè)。 開元 時, 顏淵 配享,升 曾參 ,后 曾參 配享,升 子張 。后代又增 有若 及 宋 朱熹 ,合稱“十二哲”。 唐 王勃 《益州夫子廟碑》:“自四教遠而微言絶,十哲喪而大義乘。” 清 昭槤 《嘯亭雜錄·崇理學》:“ 仁皇 ( 康熙 )夙好 程 朱 ……特命 朱子 配祠十哲之列?!眳㈤啞墩撜Z·先進》、《舊唐書·禮儀志四》。(2)指十位名將。 唐 開元 十九年立 太公尚父廟 。 上元 元年,尊 太公 為 武成王 ,以名將十人為十哲: 白起 、 韓信 、 諸葛亮 、 李靖 、 李勣 列侍于左; 張良 、 田穰苴 、 孫武 、 吳起 、 樂毅 列侍于右。參閱《新唐書·禮樂志五》、《唐會要·武成王廟》。(3)指 唐 末十二位詩人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海敘不遇》:“同時有 許棠 與 喬 ( 張喬 ),及 喻坦之 、 劇燕 、 任濤 、 吳罕 、 張蠙 、 周繇 、 鄭谷 、 李棲遠 、 溫憲 、 李昌符 ,謂之十哲?!?4)指 前秦 名僧 鳩摩羅什 的十大弟子。參閱 唐 神清 《北山錄》卷四。(5)指善飲者十人。 明 袁宏道 《觴政·八之祭》:“今祀 宣父 曰酒圣……十哲曰 鄭文淵 、 徐景山 、 嵇叔夜 、 劉伯倫 、 向子期 、 阮仲容 、 謝幼輿 、 孟萬年 、 周伯仁 、 阮宣子 。”
鄭剛中名句,學山野燒異常登高泮宮如在火池中間泮師率諸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