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蘇軾《王維吳道子畫》:
何處訪吳畫,普門與開元。
開元有東塔,摩詰留手痕。
吾觀畫品中,莫如二子尊。
道子實(shí)雄放,浩如海波翻。
當(dāng)其下手風(fēng)雨快,筆所未到氣已吞。
亭亭雙林間,彩暈扶桑暾。
中有至人談寂滅,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捫。
蠻君鬼伯千萬萬,相排競進(jìn)頭如黿。
摩詰本詩老,佩芷襲芳蓀。
今觀此壁畫,亦若其詩清且敦。
祗園弟子盡鶴骨,心如死灰不復(fù)溫。
門前兩叢竹,雪節(jié)貫霜根。
交柯亂葉動(dòng)無數(shù),一一皆可尋其源。
吳生雖妙絕,猶以畫工論。
摩詰得之于象外,有如仙翮謝籠樊。
吾觀二子皆神俊,又于維也斂衽無間言。
注釋參考
何處
哪里,什么地方。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:“且勇者不必死節(jié),怯夫慕義,何處不勉焉!” 唐 王昌齡 《梁苑》詩:“萬乘旌旗何處在?平臺賓客有誰憐?”《宋史·歐陽修傳》:“ 脩 論事切直,人視之如仇,帝獨(dú)奬其敢言,面賜五品服。顧侍臣曰:‘如 歐陽脩 者,何處得來?’” 茅盾 《一個(gè)女性》五:“但是何處有愛呢?何處是愛呢?”
吳畫
指 唐 吳道子 所畫的佛像。 唐 白居易 《游悟真寺詩》:“粉壁有 吳 畫,筆彩依舊鮮。素屏有 褚 書,墨色如新乾。”參見“ 吳帶當(dāng)風(fēng) ”。
普門
佛教語。謂普攝一切眾生的廣大圓融的法門。見《法華經(jīng)·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。 隋 吉藏 《法華義疏》卷十二:“所言普門者,普以周普為義,門是開通無滯之名?!?唐 封演 《魏州開元寺新建三門樓碑》:“寺主僧 法敬 ……及諸徒眾等,并精通妙法,堅(jiān)持密行,名稱普門,威儀無缺?!?唐 李華 《荊州大云寺故蘭若和尚碑》:“法華三昧,惠照無邊,菩薩普門,我愿亦然?!?/p>
開元
開元 (Kāiyuán) 唐玄宗李隆基年號(713—741) kai yuan 開元天寶之際。——宋· 蘇軾《教戰(zhàn)守》蘇軾名句,王維吳道子畫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