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寄曾運使》:
攜詩十載舊登門,一見長思闕細論。
豈憶猶蒙記名姓,故情仍許奉罍尊。
臨分更俾傳家集,請事于今行嫡孫。
儻有新聞幸無棄,素書無只報寒溫。
注釋參考
新聞
新聞 (xīnwén) 新近聽來的事。社會上新近發(fā)生的事情;宋時指有別于正式朝報的小報 news素書
(1).古人以白絹作書,故以稱書信。 漢 蔡邕 《飲馬長城窟行》:“呼兒烹鯉魚,中有尺素書。長跪讀素書,書中竟何如?” 唐 杜甫 《暮秋遣興呈蘇渙侍御》詩:“久客多枉友朋書,素書一月凡一束。” 明 王錂 《春蕪記·訴怨》:“怎不仗青鸞傳素書,打疊下屠龍計,想鶯儔自可期?!?清 吳偉業(yè) 《鲞鶴》詩:“ 丁令 師來寄素書,羽毛零落待何如?!?/p>
(2).兵書名。舊題 漢 黃石公 撰, 宋 張商英 注。以道、德、仁、義、禮五者為主旨,取 老子 之說為注釋。因本文及注文多如出一手,或疑為 張商英 所偽托。 元 劉壎 《隱居通議·經(jīng)史一》:“世多指兵書《三略》為 黃石公 所傳之書。 宋 張商英 曰:‘非也。 晉 亂,有盜發(fā) 子房 塚,于玉枕中獲此書六篇,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,上有祕戒,不許妄傳,世所謂素書是也?!?/p>
(3).泛指一般道書。 宋 蘇軾 《次韻回先生》之一:“但知白酒留佳客,不問 黃公 覓《素書》?!?清 黃鷟來 《送田月樞歸隱王屋》詩:“底事披《素書》,無暇祀 黃石 。” 郭沫若 《李白與杜甫·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覺醒》:“《素書》是用朱墨寫在白絹上的道書?!?/p>
(4).書籍。《周書·張軌傳》:“ 軌 性清素,臨終之日,家無餘財,唯有素書數(shù)百卷?!?唐 許渾 《姑熟官舍》詩:“草生官舍似閒居,雪照南窗滿素書?!?元 汪元亨 《沉醉東風·歸田》曲:“怕纏手焚了素書,懶鉆頭拽倒茅廬。”
寒溫
(1).冷暖。《晏子春秋·諫下十三》:“故 魯 工不知寒溫之節(jié),輕重之量,以害正生,其罪一也?!薄稘h書·京房傳》:“其説長於災變,分六十四卦,更直日用事,以風雨寒 溫為 候?!?唐 元稹 《祭翰林白學士太夫人文》:“﹝太夫人﹞減旨甘之直,續(xù)鹽酪之資,寒溫必服,藥餌必時?!?宋 司馬光 《和始平公見寄》詩:“違離詎幾時,風色變寒溫?!?/p>
(2).指問候冷暖起居。 晉 干寶 《搜神記》卷十六:“忽有客通名詣 瞻 ,寒溫畢,聊談名理?!?元 尚仲賢 《柳毅傳書》第三折:“施禮罷,敘寒溫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一○五回:“眾親友也有認得 趙堂官 的,見他仰著臉不大理人,只拉著 賈政 的手笑著説了幾句寒溫的話?!?管樺 《將軍河》第一部第四一章:“﹝ 董士清 ﹞不自然地呲著牙,滿口寒溫:‘諸位冷不冷啊?辛苦啦!’”
(3).中醫(yī)指兩種藥性,寒性或溫性。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序例·神農(nóng)本經(jīng)名例》:“藥有酸、咸、甘、苦、辛五味,又有寒、熱、溫、涼四氣?!弊⒁?宗奭 曰:“寒、熱、溫、涼,是藥之性?!?魯迅 《二心集·“好政府主義”》:“因為自三民主義以至無政府主義,無論它性質的寒溫如何,所開的究竟還是藥名。”
趙蕃名句,寄曾運使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