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樂雷發(fā)《逃戶》:
租帖名猶在,何人納稅錢。
燒侵無主墓,地占沒官田。
邊國干戈滿,蠻州瘴癘偏。
不知攜老稚,何處就豐年。
注釋參考
邊國
外國。《墨子·七患》:“邊國至境,四鄰莫救,二患也。”《百喻經(jīng)·構(gòu)驢乳喻》:“昔邊國人不識於驢,聞他説言驢乳甚美,都無識者。”
干戈
干戈 (gāngē) 干與戈,古代常用兵器。比喻戰(zhàn)爭 weapons of war;war 能執(zhí)干戈以衛(wèi)社稷?!抖Y記·檀弓》 辛苦遭逢起一經(jīng),干戈寥落四周星?!巍?文天祥《過零丁洋》 化干戈為玉帛。 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,而謀動干戈于邦內(nèi),吾恐季孫之憂,不在 顓臾,而在蕭墻之內(nèi)也。瘴癘
亦作“ 瘴厲 ”。1.感受瘴氣而生的疾病。亦泛指惡性瘧疾等病。《北史·柳述傳》:“ 述 在 龍川 數(shù)年,復(fù)徙 寧越 ,遇瘴癘死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元世祖至元十七年》:“未幾,瘴癘疾作,帝命尚醫(yī)診視,遣近臣臨議用藥?!?清 錢謙益 《繼妻江氏》:“哀矣流人……六年瘴癘,初何意于生還?!?蘇曼殊 《絳紗記》:“相傳山神下降,祭之終年可免瘴癘。”
(2).指瘴氣。 唐 杜甫 《悶》詩:“瘴癘浮三 蜀 ,風云暗百蠻?!?元 無名氏 《碧桃花》第二折:“他到任月餘,躭著疾病,多應(yīng)是少年的人,不禁瘴厲侵染之故。” 明 徐渭 《梅賦》:“風颷撼之而不動,瘴癘攻之而罔顛?!?吳組緗 《一千八百擔》:“久旱的泥土上從垃圾堆里、野草叢里發(fā)出一種令人窒息的悶熱的瘴癘氣味,不住地向 柏堂 的鼻子管里吹撲?!?/p>
樂雷發(fā)名句,逃戶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