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覯《讀史》:
子長(zhǎng)漢良史,筆鋒頗雄剛。
惜哉聞道寡,氣志苦不常。
心如蟲(chóng)絲輕,隨風(fēng)東西揚(yáng)。
一事若可喜,不顧道所長(zhǎng)。
公言絀原憲,俠賊乃為良。
仁義謂足羞,貨殖比君王。
黃老生六經(jīng),斯言固猖狂。
吁嗟夫子沒(méi),兩觀無(wú)刑章。
予懷班孟堅(jiān),駁議何洋洋。
傳與后世人,慎思其否臧。
注釋參考
后世
后世 (hòushì) 所有相繼的世代 later ages 后世之謬其傳?!巍?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 后世之君?!濉?黃宗羲《原君》 曠后世而不聞。 后世且行之。——清· 劉開(kāi)《問(wèn)說(shuō)》 為了后世的利益 后代 later generations;descendant 后世子孫慎思
謹(jǐn)慎思考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博學(xué)之,審問(wèn)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(xí)錄》卷上:“博學(xué)、審問(wèn)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者,皆所以惟精而求惟一也?!?清 龔自珍 《六經(jīng)正名》:“ 向 ( 劉向 )與 固 ( 班固 )可謂博學(xué)明辨慎思之君子者哉!”
否臧
(1).成?。簧茞?;優(yōu)劣。否,惡;臧,善?!兑住煛罚骸皫煶鲆月?,否臧,兇?!?孔穎達(dá) 疏:“否謂破敗,臧謂有功?!薄段簳?shū)·元子思傳》:“不付名至,否臧何驗(yàn)?” 唐 白居易 《議兵策》:“議之者頗辨否臧,用之者多迷本末?!?宋 范仲淹 《用天下心為心賦》:“於是審民之好惡,察政之否臧?!薄独m(xù)資治通鑒·宋真宗景德三年》:“其兩省諫官,并準(zhǔn) 有唐 故事……限以遷官之年月,責(zé)以供職之否臧?!?/p>
(2).品評(píng),褒貶?!杜f唐書(shū)·鄭朗傳》:“適來(lái)所記,無(wú)可否臧,見(jiàn)亦何爽?” 唐 劉商 《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》詩(shī):“千載有疑議,一言能否臧。” 宋 葉適 《題<陳壽老文集>后》:“審其所從,不求強(qiáng)同;貴其所與,毋為易得。趨捨一心之信,否臧百世之公,則何止於 建安 、 元祐 之文也?!?/p>
李覯名句,讀史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