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兩漢劉恒《文帝議佐百姓詔》:
間者數(shù)年比不登,又有水旱疾疫之災(zāi),朕甚憂之。
愚而不明,未達(dá)其咎。
意者朕之政有所失、而行有過(guò)與?乃天道有不順、地利或不得、人事多失和、鬼神廢不享與?何以致此?將百官之奉養(yǎng)或費(fèi)、無(wú)用之事或多與?何其民食之寡乏也? 夫度田非益寡,而計(jì)民未加益,以口量地,其于古猶有余,而食之甚不足者,其咎安在?無(wú)乃百姓之從事于末、以害農(nóng)者蕃、為酒醪以靡谷者多、六畜之食焉者眾與?細(xì)大之義,吾未能得其中。
其與丞相、列侯、吏二千石、博土議之,有可以佐百姓者,率意遠(yuǎn)思,無(wú)有所隱。
注釋參考
不登
(1).歉收。《禮記·曲禮下》:“歲兇,年穀不登?!薄稘h書·元帝紀(jì)》:“歲數(shù)不登,元元困乏,不勝饑寒。” 宋 蘇軾 《許州西湖》詩(shī):“ 潁川 七不登,野氣長(zhǎng)蒼莽?!?清 吳敏樹 《先考行狀》:“今歲頗不登,貸者艱償,不如放之?!?/p>
(2).不升?!蹲髠鳌の墓辍罚骸啊吨苤尽酚兄河聞t害上,不登於明堂?!?/p>
(3).不用?!蹲髠鳌る[公五年》:“鳥獸之肉不登於俎,皮革、齒牙、骨角、毛羽不登於器?!?楊伯峻 注:“不登於器,猶言不用於製成軍國(guó)之重要器物。”
(4).不與,不贊成。《左傳·襄公元年》:“於是為 宋 討 魚石 ,故稱 宋 ,且不登叛人也?!?杜預(yù) 注:“登,成也。不與其專邑叛君,故使 彭城 還繫 宋 ?!?楊伯峻 注:“不登即不贊同?!?漢 陳琳 《為袁紹檄豫州》:“幕府惟強(qiáng)干弱枝之義,且不登叛人之黨,故復(fù)援旌擐甲,席卷起征。”
水旱
水旱 (shuǐhàn) 水澇和干旱 water logging and drought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,不過(guò)十之一二矣?!濉?洪亮吉《治平篇》 水陸 land and water 水旱交界疾疫
疾疫 (jíyì) 疫病;瘟疫 blight劉恒名句,文帝議佐百姓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