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黃庭堅《頭陀贊》:
梵語頭陀,華言抖擻。
凈一真心,振三毒垢。
如來親試,迦葉稱首。
圣教推崇,哲人遵守。
衣三食四,住處五名。
曰十二行,對治修行。
十三或八,要以三并。
練磨三境,攝化三乘。
起四歡喜,行四圣種。
以戒為基,止觀相踵。
大矩崇規(guī),鏈金烹礦。
號菩薩僧,志惟堅勇。
知足少欲,伏我受根。
無取無著,情絕所存。
若有贊者,同贊世尊。
續(xù)佛慧命,開佛正門。
在昔能仁,囑付彌勒。
守護三寶,后五百歲。
彌勒稱揚,此行為最。
適當其時,應身出世。
阿蘭若處,作眾依歸。
則先賢軌,發(fā)薙肩垂。
白麻劫貝,不隨染衣。
表如玉雪,不受塵泥。
心寂為禪,心凈為教。
內外相應,方名修道。
事貴簡嚴,理惟幽奧。
不具信根,玄關莫造。
祈生兜率,天樂非貪。
菩提熏種,慈氏言參。
其或超越,罔假司南。
十方法界,同我伽藍。
注釋參考
十二
(1).十分之二。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地方二千里,持戟百萬,縣隔千里之外, 齊 得十二焉。” 裴骃 集解引 蘇林 曰:“十二,得十中之二。”
(2).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。《周禮·地官·載師》:“凡任地……甸稍縣都,皆無過十二。” 賈公彥 疏:“皆無過十二者……皆無過十而稅二?!薄稘h書·貢禹傳》:“商賈求利,東西南北各用智巧,好衣美食,歲有十二之利,而不出租稅。” 顏師古 注:“若有萬錢為賈,則獲二千之利。”
(3).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。 南朝 齊 王融 《望成行》:“金城十二重,云氣出表里?!眳⒁姟笆??!?/p>
對治
(1).相匹敵?!稘h書·韓安國傳》“公等足與治乎” 唐 顏師古 注:“治謂當敵也,今人猶云對治?!?/p>
(2).原為佛教語。謂斷煩惱。 湯用彤 《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》第二分第六章:“邪僻之對治在乎守意。意者,心之動而未形者也。意正則神明。神明則無不照、無不能而成佛矣。”
(3).引申為對付。 宋 范成大 《夏日田園雜興》詩之十二:“蜩螗千萬沸斜陽,蛙黽無邊聒夜長。不把癡聾相對治,夢魂爭得到藜牀?”
(4).指對應,對照。 明 袁宗道 《論隱者異趣》:“古人云:若取自己自心為究竟,必有他物他人為對治。”
修行
修行 (xiūxíng) 修養(yǎng)德行 self-cultivation 出家學佛或學道;行善積德 practise Buddhism or Taoism黃庭堅名句,頭陀贊名句。注釋由系統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