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蕃《重過東湖二首》:
憶昨追涼孺子亭,再來荷柳競調(diào)零。
試當止水憑欄看,我亦疏髯白數(shù)莖。
注釋參考
追涼
亦作“ 追涼 ”。乘涼;納涼。 南朝 梁 庾肩吾 《和晉安王薄晚逐涼北樓回望應(yīng)教》:“向夕紛喧屏,追涼飛觀中。” 唐 杜甫 《羌村》詩之二:“憶昔好追涼,故繞池邊樹?!?清 洪昇 《長生殿·聞樂》:“恰纔的追涼后雨困云淹,暢好是酣眠處粉膩黃黏。”
見“ 追涼 ”。
子亭
小亭。 唐 李庾 《西都賦》:“建子亭於屏外,設(shè)蘭錡於廡下。”《新唐書·柳公權(quán)傳》:“嘗夜召對子亭,燭窮而語未盡,宮人以蠟液濡紙繼之。” 清 方以智 《通雅·宮室》:“子亭謂別立小亭也?!独畎讉鳌?玄宗 坐沉香子亭,以沉香為子亭?!?/p>
再來
(1).再一次來?!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皶r者難得而易失也。時乎時,不再來?!?明 無名氏 《鳴鳳記·燈前修本》:“此去好憑三寸舌,再來不值半文錢?!?郭沫若 《喀爾美蘿姑娘》:“一切都是一年前見她時的光景,而她的窗下不放著糖匣,我是成了再來的 丁令威 了?!?/p>
(2).謂連續(xù)的動作或事。如:再來一盤棋。再來一碗湯。
趙蕃名句,重過東湖二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