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韓維《送陳著作》:
高才不沉沒,奮筆動(dòng)天幄。
古今明治亂,王霸辨醇駁。
文成數(shù)千言,粲若玉就琢。
拜官諸侯府,千文茲把握。
過別要我贈(zèng),強(qiáng)言慚鄙樸。
董生崇正義,孫子陷曲學(xué)。
彼其趨舍間,為道一何邈。
愿君審茲術(shù),名節(jié)重山岳。
注釋參考
彼其
亦作“ 彼己 ”。亦作“ 彼記 ”。1.《詩(shī)·曹風(fēng)·候人》:“彼其之子,不稱其服?!?鄭玄 箋:“不稱者言其德薄而服尊?!薄蹲髠鳌べ夜哪辍芬鳌氨思骸??!抖Y記·表記》引作“彼記”。后以“彼其”、“彼己”譏功德不稱其位者?!逗鬂h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《易》陳負(fù)乘,《詩(shī)》刺彼己,永念慙疚,無忘厥心?!薄度龂?guó)志·魏志·陳思王植傳》:“今臣無德可述,無功可紀(jì),若此終年無益國(guó)朝,將掛風(fēng)人‘彼其’之譏?!?唐 劉禹錫 《蘇州加章服謝宰相狀》:“有黷陟明之典,誠(chéng)招彼己之譏?!?宋 王禹偁 《謝衣襖表》:“飾之瑞獸,空傾率舞之心;徵乃維鵜,難免彼己之刺?!?/p>
(2).代詞。那,那個(gè);他?!对?shī)·王風(fēng)·揚(yáng)之水》:“彼其之子,不與我戍 申 ?!?鄭玄 箋:“其或作記,或作己,讀音相似?!?宋 王安石 《傷仲永》:“彼其受之天也,如此其賢也,不受之人,且為眾人。” 清 吳敏樹 《與楊性農(nóng)書》:“則未知彼其亦曰:此吾友也,是其來也,將進(jìn)我以善也?!?/p>
趨舍
(1).亦作“ 趨捨 ”。取舍。亦引申為好惡。《韓非子·解老》:“人無愚智,莫不有趨舍。恬淡平安,莫不知禍福之所由來?!?陳奇猷 集釋:“趨舍,即取舍?!?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交際》:“故雖位顯名美,門齊年敵,而趨舍異規(guī),業(yè)尚乖互者,未嘗結(jié)焉?!?唐 駱賓王 《螢火賦》:“殆未明其趨舍,庸詎識(shí)其旨意,子尚不知魚之為樂,吾又安知螢之所利?!?宋 葉適 《宋廄父墓志銘》:“每與余言,自謂樂甚,非人所知。且其趨捨不同流,知奚用為?” 明 湯顯祖 《復(fù)牛春宇中丞書》:“夫以貴鄉(xiāng)二老趨舍不同,則南北之情益無足異矣?!?/p>
(2).進(jìn)退;動(dòng)止。 漢 荀悅 《申鑒·雜言上》:“夫酸咸甘苦不同,嘉味以濟(jì),謂之和羹。宮商角徵不同,嘉音以章,謂之和聲。臧否損益不同,中正以訓(xùn),謂之和言。趨舍動(dòng)靜不同,雅度以平,謂之和行。” 明 方孝孺 《許士修墓銘》:“言必出乎正,動(dòng)必由乎禮,趨舍取予,咸則乎古之君子,而無所茍?!?/p>
(3).指舉止,行為?!痘茨献印m真訓(xùn)》:“夫趨舍行偽者,為精求於外也?!?/p>
見“ 趨舍 ”。
為道
(1).猶言修道?!独献印罚骸盀閷W(xué)日益,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。”
(2).指矯性而為高遠(yuǎn)難行之事。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道不遠(yuǎn)人,人之為道而遠(yuǎn)人,不可以為道?!?/p>
作向?qū)?。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:“ 邾 人告於 鄭 曰:‘諸君釋憾於 宋 ,敝邑為道。’” 陸德明 釋文:“道,音導(dǎo)。本亦作‘導(dǎo)’。”
一何
一何 (yīhé) 何其,多么 how 使君一何愚?!稑犯?shī)集·陌上?!?一何怒?!啤ざ鸥Α妒纠簟?婦啼一何苦。韓維名句,送陳著作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小貓睡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