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李石《湖嶼》:
我昔泛洞庭,白波大如屋。
水天兩相際,渺渺浸坤軸。
小舟掀簸中,嘔眩篷底伏。
忽然得島嶼,便欲縋船宿。
西歸收驚魂,且濯泥土足。
東湖一席地,江脈自渟蓄。
煙雨相吐吞,幾席染湖淥。
汀洲紅白花,游泳雜鳧鶩。
橫流溢四海,未暇較吳蜀。
駭我時(shí)世情,風(fēng)波戒平陸。
注釋參考
洞庭
(1).廣闊的庭院。《莊子·天運(yùn)》:“帝張《咸池》之樂於洞庭之野。” 成玄英 疏:“洞庭之野,天池之間,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?!?三國 魏 曹植 《七啟》:“爾乃御文軒,臨洞庭。” 宋 蘇軾 《坤成節(jié)集英殿教坊詞·教坊致語》:“洞庭九奏,始識(shí)《咸池》之音;靈岳三呼,共獻(xiàn)后天之祝。”
(2).湖名。即 洞庭湖 ?!俄n非子·初見秦》:“ 秦 與 荊 人戰(zhàn),大破 荊 ,襲 郢 ,取 洞庭 、 五渚 、 江 南?!?唐 韓愈 《岳陽樓別竇司直》詩:“ 洞庭 九州間,厥大誰與讓?” 清 葉廷琯 《鷗陂漁話·莪州公詩》:“ 洞庭 春水添新漲,好看雙飛返故林。”參見“ 洞庭湖 ”。
(3).湖名。 太湖 的別名。《文選·左思<吳都賦>》:“指 包山 而為期,集 洞庭 而淹留。” 劉逵 注引 王逸 曰:“ 太湖 在 秣陵 東,湖中有 包山 ,山中有如石室,俗謂 洞庭 ?!眳⒁姟?太湖 ”。
(4).山名。在 江蘇省 太湖 中。有東西二山,東山古名 莫厘山 、 胥母山 、 元 明 后與陸地相連成半島。西山即古 包山 。
白波
(1).白色波浪?!肚f子·外物》:“白波若山,海水震蕩。” 唐 杜甫 《奉觀嚴(yán)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》:“白波吹粉壁,青嶂插雕梁?!?唐 鄭谷 《江際》詩:“萬頃白波迷宿鷺,一林黃葉送殘蟬?!?/p>
(2).指罰爵中的酒波。 唐 李匡乂 《資暇集》卷下:“飲酒之卷白波,義當(dāng)何起?按 東漢 既擒 白波 賊,戮之如卷席,故酒席倣之,以快人情氣也?!?宋 宋祁 《三月四日玩園花小集》詩:“鏤管喜傳吟處筆,白波催卷醉時(shí)杯?!?清 曹寅 《同人分曹劇飲拇戰(zhàn)連北靜夫不至更訂飲期戲?yàn)轫嵳Z邀之》:“一鼓何難卷白波,三北竟悮占車右。”
李石名句,湖嶼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先廟未獻(xiàn)不敢嗅,色味雖鮮那敢賞作者:劉學(xué)箕作品:廞庭自三山送荔枝分韻得緗字
- 野猿啼、月淡紙窗明,老先生睡醒作者:喬吉作品:【正宮】醉太平_題情離情廝
- 手揮椽筆書大字,口誦五經(jīng)富強(qiáng)記作者:黃師道作品:贈(zèng)陳公袞
- 丈夫才業(yè)貴自負(fù),不必美惡歸山川
- 誰能愁此別,到越會(huì)相逢
- 登壇漢主用,講德蜀人思。
- 庭樹不知人死盡,春來還發(fā)舊時(shí)花
- 驅(qū)馳戎地馬,聚散林間禽作者:王建作品:幽州送申稷評(píng)事歸平盧
- 乘時(shí)斂散逐十二,鞭撻逋負(fù)徒哀矜作者:蘇轍作品:次韻分司南京李誠之待制求酒二首
- 縹緲霓裳天女隊(duì),奉一仙、滿把流霞舉。
- 10安卓緩存秒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