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趙與泌《勸孝》:
三復蓼莪思二親,親恩天地無比倫。
生我鞠我長育我,出入腹我何艱辛。
為人這子欲報德,吳天于我心罔極。
順承猶恐莫酬恩,況敢忘恩為悖逆。
此邦由來多孝義,縣西元有曾參里。
后來因避大賢名,卻易里名為養(yǎng)志。
乃知里有孝順人,至今名號猶芳芬。
人心天理不相遠,前賢孝行胡不遵。
習俗薄惡良可嘆,梟獍之徒肆其悍。
不念父母劬勞恩,悖德悖禮如習慣。
在汝當為反哺烏,汝乃叱之若狗奴。
在汝當為羊跽乳,汝乃詈之如赫鼠。
此事雖云未必然,我乃聞之毛發(fā)寒。
一朝引咎深自責,由我教化有未格。
思昔曾為貴鄉(xiāng)令,見人母子偶相競。
令因涕出受孝經(jīng),母子翻然起新敬。
余今告汝以因緣,汝宜悉把舊惡悛。
從前果報言難盡,孝順之中自有天。
五刑不孝最為大,汝宜猛省聽予誨。
官法昭昭在眼前,輕則編置重則配。
假如幸免遭官刑,必有天刑及汝身。
六丁霹歷飛雷霆,此時無路可自新。
注釋參考
后來
后來 (hòulái) 以后 afterward 后來怎么樣 后來 (hòulái) 屬于隨后的時間或時期的;繼…之后出現(xiàn)的 afterwards;later;thereafter;subsequently 后來的情況好多了 后來的行動大賢
大賢 (dàxián) 非常有道德才能的人 sage;a man of great talent and great virtue 大賢之深謀遠慮,豈庸人所及哉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養(yǎng)志
保攝志氣。指培養(yǎng)、保持不慕榮利的志向。多指隱居?!肚f子·讓王》:“故養(yǎng)志者忘形,養(yǎng)形者忘利。”《后漢書·逸民傳·逢萌》:“及 光武 即位,乃之 瑯邪 勞山 ,養(yǎng)志脩道,人皆化其德?!?唐 薛逢 《鄰相反行》:“東家西家兩相誚,西兒笑東東又笑。西云養(yǎng)志與榮名,彼此相非不同調(diào)?!?元 蔣子正 《山房隨筆》:“ 許平仲 衡學問、文藝為世所尊,稱為夫子,人目為 許先生 。養(yǎng)志不仕,有《辭召命詩》……可以觀其志矣?!?/p>
謂奉養(yǎng)父母能順從其意志?!睹献印るx婁上》:“若 曾子 ,則可謂養(yǎng)志也。事親若 曾子 者,可也?!?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孝養(yǎng)》:“故上孝養(yǎng)志,其次養(yǎng)色,其次養(yǎng)體。” 宋 蘇軾 《賜正議大夫同知樞密院安燾乞外郡不許批答》之一:“夫榮親莫大於功名,養(yǎng)志不專於甘旨?!?清 陳夢雷 《抒哀賦》:“體養(yǎng)志以娛親兮,駕言返於故閭?!?/p>
趙與泌名句,勸孝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