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聞西漢元成間,上陵下替謫見天
出自唐代白居易《司天臺-引古以儆今也》:
司天臺,仰觀俯察天人際。
羲和死來職事廢,官不求賢空取藝。
昔聞西漢元成間,上陵下替謫見天。
北辰微闇少光色,四星煌煌如火赤。
耀芒動角射三臺,上臺半滅中臺坼。
是時非無太史官,眼見心知不敢言。
明朝趨入明光殿,唯奏慶云壽星見。
天文時變兩如斯,九重天子不得知。
不得知,安用臺高百尺為。
注釋參考
西漢
西漢 (Xī-hàn) 中國于公元前202年——公元24年的朝代,為劉邦所建,建都長安——亦稱“前漢”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天河。即銀河 the Milky Way 月還西漢,霞臨東沼。——王勃《七日賦》上陵下替
同“ 下陵上替 ”。《隋書·煬帝紀上》:“上陵下替,綱維靡立?!?/p>
謫見
古代迷信認為異常的天象是上天對人的譴責(zé),出現(xiàn)災(zāi)變的征候謂之“謫見”?!逗鬂h書·光武帝紀下》:“吾德薄致災(zāi),謫見日月,戰(zhàn)慄恐懼,夫何言哉!” 李賢 注:“謫,責(zé)也。直革反?!?唐 李公佐 《南柯太守傳》:“玄象謫見,國有大恐。” 明 歸有光 《洪范傳》:“一念之惡,謫見於天,而沴氣應(yīng)之?!?/p>
白居易名句,司天臺-引古以儆今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