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釋印肅《偈頌三十首》:
普禮三身四智佛,一念阿僧祗劫中。
身心一如遍法界,法身不滅壽無窮。
一月六旬權(quán)準(zhǔn)則,一年四會表參同。
妄念不生無損益,五千連貫贈寰中。
所得未嘗圖別用,共成進(jìn)納續(xù)宗風(fēng)。
初法難傳憂不信,黃梅五百獨盧公。
如今個個堪分付,報國資家理不窮。
莫道祖師西土出,剎那自肯即心通。
注釋參考
三身
(1).傳說海外有國,國人一首三身?!渡胶=?jīng)·海外西經(jīng)》:“ 三身國 在 夏后啟 北,一首而三身。”《淮南子·墬形訓(xùn)》:“凡海外三十六國,自西北至西南方,有…… 丈夫民 、 奇嵇股民 、 一臂民 、 三身民 ?!?/p>
(2).佛教語。說法不一。通常指法身、報身和化身(或應(yīng)身)。乃成佛所證之果。《金光明最勝王經(jīng)·分別三身品》:“如是三身具足,攝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” 唐 權(quán)德輿 《酬靈徹上人以詩代書見寄》詩:“已取貝多翻半字,還將陽燄諭三身?!薄吨熳诱Z類》卷一二五:“佛氏所謂三身:法身者, 釋迦 之本性也;報身者, 釋迦 之德業(yè)也;肉身者, 釋迦 之真身而實有之人也?!?清 阮葵生 《茶馀客話》卷十四:“凡佛皆有三身:一曰法身,謂圓心所證;二曰報身,謂萬善所感;三曰化身,謂隨緣所現(xiàn)?!?/p>
一念
(1).一動念間;一個念頭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卻出東西門行》:“一念起關(guān)山,千里顧兵窟?!?唐 陳鴻 《長恨歌傳》:“由此一念,又不得居此,復(fù)墮下界?!?宋 陸游 《自規(guī)》詩:“忿慾俱生一念中,圣賢亦本與人同?!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澳憧蓵缘靡荒畈贿`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(hù),一念背了天理人情,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?!?/p>
(2).佛家語。指極短促的時間。《仁王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·觀空品》:“九十剎那為一念?!?北魏 曇鸞 《無量壽經(jīng)優(yōu)婆提舍愿生偈注》卷上:“六十剎那為一念?!薄斗g名義集·時分》:“一念中有九十剎那?!?/p>
釋印肅名句,偈頌三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