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元代馬鈺《滿庭芳》:
見人錯失,動我心腸。
交予怎不悲傷。
思想烯指然臂,頂上然香。
假饒投崖喂虎,盡舍身、棄命非常。
爭知得,有些兒妙理,別是嘉祥。
清靜無為鼎內(nèi),覺心中真火,下降腎堂。
腎水化為真氣,氣結(jié)紅霜。
常常熏蒸四大,便玲瓏、響*叮鐺。
神光燦,得攜云,歸去蓬莊。
注釋參考
假饒
(1).即使,縱使。 唐 李山甫 《南山》詩:“假饒不是神仙骨,終抱琴書向此游?!薄吨熳诱Z類》卷六十:“又如好底物事,如腦子之屬,上面只著一點(diǎn)糞穢,便都壞了,不得為香矣。若是糞穢上面,假饒著一堆腦麝,亦不濟(jì)事?!薄冻蹩膛陌阁@奇》卷二:“假饒容貌無差,畢竟心腸難變?!?/p>
(2).如果。 元 鄭光祖 《王粲登樓》第三折:“假饒不得風(fēng)雷信,千古無人識臥龍?!薄缎咽篮阊浴す鄨@叟晚逢仙女》:“他心愛著那一種花兒,寧可終日看玩。假饒那花主人要取一枝一朵來贈他,他連稱罪過,決然不要。” 況周頤 《蕙風(fēng)詞話》卷五:“ 竹垞 《靜志居琴趣·詠繡鞋》云:‘假饒無意與人看,又何用明金壓繡!’”
舍身
(1).佛教徒為宣揚(yáng)佛法,或為布施寺院,自作苦行,謂之“捨身”。六朝時此風(fēng)最盛?!读簳の涞奂o(jì)下》:“ 大通 元年……三月辛未,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。”《隋書·五行志上》:“是時帝崇尚佛道……數(shù)詣 同泰寺 ,捨身為奴,令王公已下贖之。” 宋 陶穀 《清異錄·圓通居士》:“比丘 海光 住 廬山 石虎菴 ,夜夢人長清瘦而斑衣,言捨身為菴中供養(yǎng)具?!?清 富察敦崇 《燕京歲時記·城隍出巡》:“出巡之時,皆以八人肩輿,舁藤像而行。有捨身為馬僮者,有捨身為打扇者?!?/p>
(2).犧牲自己。 明 葉憲祖 《鸞鎞記·秉操》:“我 魚惠蘭 ,只為姊妹情深,捨身相代?!?/p>
本指佛教徒犧牲自己的肉體,以表示佛法的大慈大悲的精神。后亦用于為國家、人民和正義事業(yè)而犧牲自己。 陳去病 《輯<陸沉叢書>初集竟題首》詩:“誓死肯從窮髮國,舍身齊上斷頭臺?!?/p>
棄命
違命;拋棄命令?!蹲髠鳌は骞辍罚骸柏澵洍壝嗑鶒阂?。昏而受命,日未中而棄之,何以事君?” 明 劉基 《春秋明經(jīng)·杞子來朝公子遂帥師入杞》:“今而棄命廢職,忘先君之所事守,不能居其封爵,亦可鄙矣。”
非常
非常 (fēicháng) 很;極。特別 very;extremely 非常高興 非常重要 非常 (fēicháng) 不同尋常的 extraordinary;special;unusual 非常會議 非常行為 而世之奇?zhèn)ス骞址浅V^,常在于險遠(yuǎn)?!巍?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 非常之謀難于猝發(fā)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 仆與足下同受非常之遇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》 突然,意外的事變 accident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。——《史記·項羽本紀(jì)》馬鈺名句,滿庭芳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家庭小能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