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已被私欲隔斷,不是知行的本體了。
出自明代 王陽明《傳習(xí)錄·卷上·徐愛錄》:
摘自《傳習(xí)錄·卷上·徐愛錄》
解釋:真正學(xué)問到家的人,知道了一個善的道理,是馬上就會身體力行的。
原文摘要:
一之訓(xùn)。若只是那些儀節(jié)求得是當,便謂至善,即如今扮戲子扮得許多溫清奉養(yǎng)得儀節(jié)是當,亦可謂之至善矣”。愛于是日又有省。〔5〕愛因未會先生知行合一之訓(xùn),與宗賢惟賢往復(fù)辯論,未能決。以問于先生。先生曰:“試舉看”。愛曰:“如今人盡有知得父當孝,兄當?shù)苷?,卻不能孝,不能弟。便是知與行分明是兩件”。先生曰:“此已被私欲隔斷,不是知行的本體了。未有知而不行者。知而不行,只是未知圣賢教人知行,正是要復(fù)那本體。不是著你只恁的便罷。故大學(xué)指個真知行與人看,說‘如好好色’,‘如惡惡臭’。見好色屬知,好好色屬行。只見那好色時,已自好了。不是見了后,又立個心去好。聞惡臭屬知,惡惡臭屬行。只聞那惡臭時,已自惡了。不是聞了后,別立個心去惡。如鼻塞人雖見惡
注釋參考
私欲
私欲 (sīyù) 私人欲念;不正當?shù)挠?selfish desire 公道不立,私欲得容者,自古及今,未嘗聞也?!痘茨献印?h3>隔斷隔斷 (géduàn) a ∶把一個結(jié)構(gòu)(如房屋、房間或圍欄)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開 stand between;partition 用分隔物(如墻)把…分成幾部分不是
不是 (bù shì) 錯誤;過失 mistake;faul 是吾不是處?!濉ち钟X民《與妻書》 否定判斷 be not 現(xiàn)在不是講話的時候知行
認識與實行。《禮記·中庸》“夫婦之愚,可以與知焉……夫婦之不屑,可以能行焉” 漢 鄭玄 注:“言匹夫匹婦愚耳,亦可以其與有所知,可以其能有所行者,以其知行之極也?!?/p>
智慮和德行?!妒印肪砩希骸胺蛳?,舍而不治則腐蠹……身者,蠒也,舍而不治則知行腐蠹?!薄盾髯印し窍唷罚骸爸袦\薄?!?楊倞 注:“言智慮德行至淺薄?!?/p>
本體
本體 (běntǐ) 事物的本身 thing-in-itself 八音有本體,五音有自然——阮籍《樂論》 哲學(xué)名詞。形成現(xiàn)象的根本實體(常與“現(xiàn)象”相對) noumenon王陽明名句,傳習(xí)錄·卷上·徐愛錄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