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陸游《初夏》:
床有蒲{1|1}團坐負墻,室無童子自{1~1}燒香。
人圖作拂雖堪笑,我愛逃禪亦太狂。
櫻筍久忘晨入省,蓴鱸猶喜老還鄉(xiāng)。
汗青未絕茶經筆,那暇投文吊戰(zhàn)場。
注釋參考
團坐
團坐 (tuánzuò) 圍坐(人們促膝團坐,熱烈討論著) encircle and sit負墻
(1).古時與尊者言談畢,退至于墻,肅立,以示避讓尊敬之意。《禮記·孔子閑居》:“ 子夏 蹶然而起,負墻而立,曰:‘弟子敢不承乎?!焙笠蛑妇蛯W。 宋 葉適 《祭陳君舉中書文》:“暴名如雷,新語如風,宿老負墻,豪雋景從,而時文靡然由之一變,遂為多士之宗?!?明 湯顯祖 《太學同游記敘》:“然且宛孌酬懷,徊皇就義,況乃負墻於一師,營道而同術?!?/p>
(2).靠著墻。 清 曾國藩 《歐陽氏姑婦節(jié)孝家傳》:“ 劉孺人 即怒,節(jié)母負墻竦懼,節(jié)婦從容改為,以適厥指。” 清 黃遵憲 《寄題陳氏崝廬》詩:“負墻一病叟,吞聲幾欲哭?!?/p>
(3).謂用背抵住墻壁。
童子
童子 (tóngzǐ) child;lad 未成年的人 童子六七人?!墩撜Z·先進》 彼童子之師。——唐· 韓愈《師說》 操童子業(yè)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 童生,明清科舉,凡中舉以前,不論年齡大小,皆稱童生 操童子業(yè)?!读凝S志異·促織》燒香
燒香 (shāoxiāng) 拜神佛時點著香插在香爐中 burn joss sticks (before an idol) 燒香拜佛 比喻為求人辦事而請客送禮 bribe 有些地方風氣不正,辦事得先燒香陸游名句,初夏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