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方回《秋晚雜書三十首》:
去年歸我廬,移菊于鄰家。
今年灌我畦,百本余秋華。
閱時十二朔,暄涼更韭瓜。
逋債之所叢,詆詬紛交加。
燃頭復割腸,笑口仍呀呀。
低價棄薄產(chǎn),未辦充饞拿。
憂端如箭來,惟有醉可遮。
買酒賣書籍,匹如死天涯。
注釋參考
割腸
比喻極端憂愁痛苦。 明 謝榛 《四溟詩話》卷一引 馬柳泉 《賣子嘆》:“貧家有子貧亦嬌,骨肉恩重哪能拋?饑寒生死不相保,割腸賣兒為奴曹?!?/p>
笑口
指笑時口部形態(tài),笑容。 南唐 馮延巳 《莫思歸》詞:“花滿名園酒滿觴,且開笑口對穠芳?!?清 姚鼐 《游瞻園和香亭同年兼呈東浦方伯及在座諸君》詩之六:“朱顏今已過,笑口古難開?!?魯迅 《華蓋集續(xù)編·有趣的消息》:“有時則尋些小玩意兒來開開笑口,但這也就是得罪人?!?/p>
呀呀
(1).張口貌。 唐 獨孤及 《和李尚書畫射虎圖歌》:“飢虎呀呀立當路,萬夫震恐百獸怒?!?宋 歐陽修 《鞏縣初見黃河》詩:“呀呀怒口缺若門,日啖薪石萬萬計?!?/p>
(2).高聳貌;陡峭貌。 唐 韓愈 《月蝕詩效玉川子作》詩:“東方青色龍,牙角何呀呀?!?宋 楊萬里 《阻風泊鍾家村》詩:“峭壁呀呀虎擘口,惡灘洶洶雷出吼?!?/p>
象聲詞。形容笑聲、哭聲、鳥鳴聲、小兒學語聲等。 唐 韓愈 《讀東方朔雜事》詩:“ 王母 聞以笑,衛(wèi)官助呀呀?!?元 劉秉忠 《蟾宮曲》:“金風颯颯,寒雁呀呀,促織叨叨?!?楊沫 《青春之歌》第一部第一章:“孩子一歲了,呀呀學著話。”
方回名句,秋晚雜書三十首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