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唐朝李白《九日登山》
淵明歸去來,不與世相逐。為無杯中物,遂偶本州牧。
因招白衣人,笑酌黃花菊。我來不得意,虛過重陽時(shí)。
題輿何俊發(fā),遂結(jié)城南期。筑土按響山,俯臨宛水湄。
胡人叫玉笛,越女彈霜絲。自作英王胄,斯樂不可窺。
赤鯉涌琴高,白龜?shù)礼T夷。靈仙如仿佛,奠酹遙相知。
古來登高人,今復(fù)幾人在。滄洲違宿諾,明日猶可待。
連山似驚波,合沓出溟海。揚(yáng)袂揮四座,酩酊安所知。
齊歌送清揚(yáng),起舞亂參差。賓隨落葉散,帽逐秋風(fēng)吹。
別后登此臺,愿言長相思。
注釋參考
胡人
胡人 (húrén) 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人民的稱呼 Tartars;Mongols 泛指外國人 foreigner玉笛
(1).玉制的笛子?!段骶╇s記》卷三:“ 秦 咸陽宮 有玉笛長二尺三寸,二十六孔。吹之則見車馬山林,隱隱相次,息亦不見,名曰:昭華之琯?!?/p>
(2).笛子的美稱。 唐 李白 《春夜洛城聞笛》詩:“誰家玉笛暗飛聲,散入春風(fēng)滿 洛 城?!?宋 辛棄疾 《臨江仙·醉宿崇福寺》詞:“莫向空山吹玉笛,壯懷酒醒心驚?!?清 蒲松齡 《聊齋志異·鳳仙》:“ 劉 視牀頭樂具畢備,遂取玉笛請為翁壽?!?/p>
(3).指笛聲。 明 高濂 《玉簪記·情見》:“聽玉笛驚春怨,此際愁腸千萬段。” 清 袁枚 《隨園詩話補(bǔ)遺》卷三引 石學(xué)仙 《過故居》詩:“風(fēng)迴玉笛夕陽斜,誰傍山陽譜落花。”
越女
(1).古代 越 國多出美女, 西施 其尤著者。后因以泛指 越 地美女?!段倪x·枚乘<七發(fā)>》:“ 越 女侍前, 齊 姬奉后。” 劉良 注:“ 齊 越 二國,美人所出。” 金 元好問 《后平湖曲》:“ 越 女顏如花, 吳 兒潔於玉?!?魯迅 《贈(zèng)人》詩之一:“明眸 越 女罷晨妝,荇水荷風(fēng)是舊鄉(xiāng)。”
(2).專指 西施 。 清 魏禧 《靈巖雜詠》:“應(yīng)知 越 女傾 吳 國,不比楊花覆白蘋。”
(3).指 越 國一善劍女子。據(jù)《吳越春秋·勾踐陰謀外傳》載: 越 有處女,出于 南林 。 越王 使使聘之,問以劍戟之術(shù),號曰 越 女,命教軍士。當(dāng)時(shí)皆稱 越 女之劍。 漢 王充 《論衡·別通》:“劍伎之家,鬭戰(zhàn)必勝者,得 曲城 、 越 女之學(xué)也?!?/p>
霜絲
(1).潔白的絲線。 南朝 梁 劉孝先 《冬曉》詩:“晨霞影翠帷,思婦織霜絲?!?/p>
(2).指潔白的絲繩。 唐 徐堅(jiān) 《櫂歌行》:“霜絲青桂檝,蘭栧紫霞舟?!?/p>
(3).絲弦。 唐 李白 《九日登山》詩:“胡人叫玉笛, 越 女彈霜絲?!?王琦 注:“霜絲,樂器上絃也?!?/p>
(4).喻指白發(fā)。 清 厲鶚 《杏花下感春作》詩:“只消春雨 江 南意,手把霜絲對晚風(fēng)?!?/p>
李白名句,九日登山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2一乙菜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