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時(shí)早歸耕,杖履日相尋
出自宋代范祖禹《席上分韻送天覺使河?xùn)|以登山臨水送將歸為韻》:
唐堯茹藜藿,民俗猶憂深。
晉國壯山川,羌虜皆外禽。
宸心敬折獄,使節(jié)慎所臨。
夫君臺閣舊,空老翰墨林。
松柏飲歲寒,鵰鶚候秋陰。
攬轡上太行,北風(fēng)爽煩襟。
當(dāng)令桑棗地,愁漢為謳吟。
二江帶雙流,三峨聳危岑。
何時(shí)早歸耕,杖履日相尋。
注釋參考
何時(shí)
(1).什么時(shí)候。表示疑問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皇天滛溢而秋霖兮,后土何時(shí)而得乾?” 唐 韓愈 《贈(zèng)別元十八協(xié)律》詩之六:“寄書 龍城 守,君驥何時(shí)秣?”《宋史·岳飛傳》:“或問:‘天下何時(shí)太平?’”
(2).什么時(shí)候。表示時(shí)間難以確定。 劉大白 《石下的松實(shí)》詩:“一棵松樹,落下許多松實(shí);不知何時(shí),被壓著一塊大石?!?/p>
歸耕
(1).回家耕田。謂辭官回鄉(xiāng)?!秴问洗呵铩べ澞堋罚骸白雍我圆粴w耕乎,吾將為子游。”《漢書·夏侯勝傳》:“學(xué)經(jīng)不明,不如歸耕。” 宋 蘇軾 《西太一見王荊公舊詩偶次其韻》:“從此歸耕 劍 外,何人送我 池 南?!?金 王子端 《大江東去·癸巳暮冬小雪》詞:“此心安穩(wěn),只有歸耕去?!?/p>
(2).琴曲名?!段倪x·張衡<思玄賦>》:“嘉 曾 氏之《歸耕》兮,慕 歷阪 之欽崟?!?李善 注引《琴操》:“《歸耕》者, 曾子 之所作也。 曾子 事 孔子 十有餘年,晨覺,眷然念二親年衰,養(yǎng)之不備,於是援琴鼓之,曰:‘歔欷歸耕來兮!安所耕 歷山 盤兮!’”
杖履
(1).老者所用的手杖和鞋子。 唐 李商隱 《為山南薛從事謝辟啟》:“方思捧持杖履,廁列生徒;豈望便上仙舟,遽塵蓮府?!?清 錢謙益 《祭都御史曹公文》:“儼觚稜之在望,撰杖履其奚從?”
(2).對老者、尊者的敬稱。 宋 蘇軾 《夜坐與邁聯(lián)句》:“樂哉今夕游,復(fù)此陪杖履。” 明 張煌言 《祭建國公鄭羽長鴻逵文》:“千里片鴻,經(jīng)年尺鯉,北顧旌旗,南詢杖履?!?清 姚鼐 《復(fù)曹云路書》:“賢從子謂杖履秋冬或來郡,然則不盡之意可面陳?!?/p>
(3).謂拄杖漫步。 唐 朱慶馀 《和劉補(bǔ)闕秋園寓興》之三:“逍遙人事外,杖履入杉蘿?!?清 曹寅 《讀梅耦長<西山>詩》詩:“杖履凌云巔,行歌弔龍宅。”
相尋
(1).相繼;接連不斷。 南朝 梁 江淹 《效古》詩之一:“誰謂人道廣,憂慨自相尋?!薄侗笔贰ぴ促R傳》:“ 陳 將 吳明徹 寇 淮 南, 歷陽 、 瓜步 相尋失守。”《花月痕》第四六回:“覆轍相尋,曾不知戒,內(nèi)閣耳目猶人有先機(jī)議處,以肅戎行者乎?”
(2).尋訪;找尋。 唐 韋瓘 《周秦行紀(jì)》:“今夜風(fēng)月甚佳,偶有二女伴相尋,況又遇嘉賓,不可不成一會(huì)?!?宋 朱熹 《麗澤堂》詩:“感君懷我意,千里夢相尋。”《水滸傳》第十九回:“到得那里,相尋著 吳用 、 劉唐 船隻,合做一處?!?/p>
范祖禹名句,席上分韻送天覺使河?xùn)|以登山臨水送將歸為韻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