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代鄭剛中《出江》:
四岸出前江,開帆破洪浪。
何必春水船,而后始天上。
一家五年別,萬里遠來訪。
自聞櫓聲近,延首日颙望。
今朝兩相即,悲喜不可狀。
牽衣小兒笑,敘事老妻愴。
一杯藜藿羹,敢謂復(fù)同餉。
地氣既疏泄,山居變清曠。
米賤不愁貧,時和定無瘴。
相與戴君恩,形影且依傍。
惟憐囚罪身,此去幾時放。
欲以問白鷗,白鷗波浩蕩。
注釋參考
櫓聲
搖櫓聲。 唐 劉禹錫 《步出武陵東亭臨江寓望》詩:“戍搖旗影動,津晚櫓聲促?!?明 桑悅 《題鳳洲草堂效吳體》詩:“枕邊驚聞櫓聲過,檻外俯看云影浮?!?/p>
延首
(1).伸長頭頸。常形容急切盼望的樣子。 三國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“孰云 仲宣 ,不聞其聲。延首嘆息,雨泣交頸?!薄吨軙べR拔勝傳》:“ 懷 朔 被圍,旦夕淪陷,士女延首,企望官軍。” 唐 劉長卿 《寄東海荀處士》詩:“時復(fù)一延首,憶君如眼前?!?/p>
(2).形容惶悚恐懼的樣子?!侗笔贰の盒⑽涞奂o(jì)》:“﹝ 高歡 ﹞使 斛斯椿 奉勸進表。 椿 入帷門,罄折延首而不敢前?!?/p>
颙望
(1).凝望,抬頭呆望。 唐 李赤 《望夫山》詩:“顒望臨碧空,怨情感離別。” 宋 柳永 《八聲甘州》詞:“想佳人、妝樓顒望,誤幾回、天際識歸舟?!?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捷報》:“顒望碧天遙,不見春歸路?!?/p>
(2).仰望,敬仰地期待。 唐 白居易 《祈皋亭神文》:“若寂寥自居,肸饗無應(yīng),長吏虔誠而不答,下民顒望而不知,坐觀田農(nóng),使至枯悴。如此,則不獨人之困,亦唯神之羞?!薄顿Y治通鑒·唐昭宗景福二年》:“儻實屯軍 鄴下 ,顒望降臨;必欲真決雌雄,愿角逐于 常山 之尾?!?胡三省 注:“顒,魚容翻,仰也?!?/p>
(3).盼望;等待。 宋 李心傳 《建炎以來繫年要錄·建炎元年二月》:“某久留軍前,都人顒望,欲乞早歸。” 元 本 高明 《琵琶記·牛相發(fā)怒》:“朝夕縈掛,只為孩兒多用心。不知月老事如何?為甚冰人沒信音?顒望多時,情緒轉(zhuǎn)深?!薄毒劳ㄑ浴なY淑真刎頸鴛鴦會》:“ 張二官 顒望回家,將息取樂,因見本婦身子不快,倒戴了個愁帽。”
鄭剛中名句,出江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