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自宋朝韓元吉《南柯子/南歌子》
急雨朝來過,濃云晚半收。荷香便傍酒尊浮。極目澹煙斜照、滿芳洲。消盡人間暑,翻成一段秋。使星南楚轉(zhuǎn)東甌。只恐禁林歸詔、未容留。
注釋參考
使星
《后漢書·李郃傳》:“ 和帝 即位,分遣使者,皆微服單行,各至州縣觀采風(fēng)謡。使者二人當(dāng)?shù)?益 部,投 郃 候舍。時(shí)夏夕露坐…… 郃 指星示云:‘有二使星向 益州 分野。’”后因稱使者為“使星”。 唐 杜甫 《秦州雜詩》之九:“稠疊多幽事,喧呼閲使星?!?清 趙翼 《樹齋述庵奉使秦郵扁舟往晤》詩:“難得兩使星,皆是我舊雨。”
南楚
古地區(qū)名。 春秋 戰(zhàn)國(guó) 時(shí), 楚國(guó) 在中原南面,后世稱 南楚 ,為三 楚 之一。北起 淮 漢 ,南至 江南 ,約包括今 安徽 中部、西南部, 河南 東南部, 湖南 、 湖北 東部及 江西 等地區(qū)。 戰(zhàn)國(guó) 楚 宋玉 《登徒子好色賦序》:“且夫 南楚 窮巷之妾,焉足為大王言乎?”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 衡山 、 九江 、 江南 、 豫章 、 長(zhǎng)沙 ,是 南楚 也,其俗大類 西楚 ?!?三國(guó) 魏 曹植 《王仲宣誄》:“我公奮鉞,耀威 南楚 , 荊 人或違,陳戎講武?!?/p>
東甌
(1).古族名。越族的一支。相傳為 越王 勾踐 的后裔。分布在今 浙江省 南部 甌江 、 靈江 流域。其首領(lǐng) 搖 助 漢 滅 項(xiàng)羽 ,受封為 東海王 ,因都 東甌 (今 浙江省 溫州市 ),俗稱 東甌王 。參閱《史記·東越列傳》。
(2). 溫州 及 浙江省 南部沿海地區(qū)的別稱。 東晉 時(shí)于此置 永嘉郡 , 隋 廢, 唐 時(shí)曾復(fù)置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鈞世》:“ 東甌 之木, 長(zhǎng)洲 之林,梓豫雖多,而未可謂之為大廈之壯觀,華屋之弘麗也。” 唐 楊炯 《唐恒州刺史建昌公王公神道碑》:“境接 東甌 ,地鄰 南越 ?!?唐 顧況 《永嘉》詩:“ 東甌 傳舊俗,風(fēng)日江邊好。”
(3).古星座名?!端问贰ぬ煳闹舅摹罚骸皷|甌五星在翼南,蠻夷星也?!碑T,亦作“ 區(qū) ”。參閱《晉書·天文志上》。
韓元吉名句,南柯子/南歌子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
- 10凸貓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