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往行推多識,細管纖鋒不自攜
出自宋代蘇頌《陸農(nóng)師又示第五和篇褒借益勤輒復(fù)酬答》:
講序嘗登虎觀西,璽書對罷武都泥。
前言往行推多識,細管纖鋒不自攜。
信史已成知有法,好詩頻寄更無題。
就中醉墨人偏愛,應(yīng)與南朝小謝齊。
注釋參考
前言往行
指前代圣賢的言行?!兑住ご笮蟆罚骸熬右远嘧R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” 唐 孔穎達 《<尚書正義>序》:“斯乃前言往行,足以垂法將來者也。” 宋 陸友仁 《研北雜志》卷四:“余生好游,足跡所至,喜從長老問前言往行,必謹識之?!?明 王守仁 《傳習錄》卷中:“夫以畜其德為心,則凡多識前言往行者,孰非畜德之事,此正知行合一之功矣?!?/p>
多識
亦作“ 多志 ”。博學廣記?!兑住ご笮蟆罚骸熬右远嘧R前言往行,以畜其德。”《禮記·緇衣》:“故君子,多聞質(zhì)而守之;多志質(zhì)而親之,精知略而行之?!?孫希旦 集解:“多志,多見而識之也。”《論語·陽貨》:“子曰:‘小子何莫學夫《詩》?《詩》,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羣,可以怨;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;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?!薄稘h書·敘傳下》:“寓言淫麗,託風終始,多識博物,有可觀采?!薄缎绿茣ゑ宜炝紓鳌罚骸叭酥⑸恚豢梢詿o學。 遂良 所謂多識君子哉!”
細管
細而長的管樂器,如笛簫之屬。 北周 庾信 《奉和趙王春日詩》:“細管調(diào)歌曲,長衫教舞兒?!?唐 李商隱 《七月二十八日夜與王鄭二秀才聽雨后夢作》詩:“少頃遠聞吹細管,聞聲不見隔飛煙。”
蘇頌名句,陸農(nóng)師又示第五和篇褒借益勤輒復(fù)酬答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