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孤皆妙稟,況乃承義方
出自宋代李廌《故諫議大夫鮮于公欲作新堂以傳世譜名曰卓絕》:
諸孤皆妙稟,況乃承義方。
世濟商人美,各是萬夫望。
拳拳奉先志,誅茆建崇堂。
豈徒輪奐美,卓絕當(dāng)未央。
注釋參考
諸孤
眾孤兒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仲春之月﹞養(yǎng)幼少,存諸孤。” 唐 韓愈 《扶風(fēng)郡夫人墓志銘》:“葬有日,言曰:吾父友惟 韓丈人 視諸孤,其往乞銘。” 明 馮夢龍 《智囊補·閨智·李景讓母》:“母祝之曰:‘吾聞無勞而獲,身之災(zāi)也。天若矜我貧,則愿諸孤學(xué)問有成,此不敢取。’”
況乃
亦作“況乃”。亦作“況廼”。 1.恍若,好像。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游赤石進帆?!吩姡骸爸苡[倦瀛壖,況乃陵窮髮。” 唐 杜甫 《江邊星月》詩之一:“餘光隱更漏,況乃露華凝?!?唐 元稹 《和樂天秋題曲江》:“況乃江楓夕,和君《秋興》詩。”
(2).何況;況且;而且。《后漢書·王符傳》:“以罪犯人,必加誅罰,況乃犯天,得無咎乎?” 南朝 宋 謝靈運 《登臨海嶠初發(fā)彊中作與從弟惠連見羊何共和之》:“茲情已分慮,況廼協(xié)悲端?!?宋 王安石 《酬沖卿月晦夜有感》詩:“夜云不見天,況乃星與月。”
義方
行事應(yīng)該遵守的規(guī)范和道理。《逸周書·官人》:“省其居處,觀其義方?!薄蹲髠鳌る[公三年》:“ 石碏 諫曰:‘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,弗納於邪。’”后因多指教子的正道,或曰家教。 晉 葛洪 《抱樸子·崇教》:“愛子欲教之義方,雕琢切磋,弗納於邪偽?!?宋 岳飛 《辭男云特轉(zhuǎn)恩命札子》:“臣男 云 始就義方,尚存乳臭?!薄抖昴慷弥脂F(xiàn)狀》第九五回:“ 迂奶奶 把他待得如同婆婆一般,萬事都秉命而行,教子也極有義方。”
李廌名句,故諫議大夫鮮于公欲作新堂以傳世譜名曰卓絕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