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將兜羅綿,擘作霏微絮
出自宋代楊萬里《初曉明朗,忽然霧起,已而日出,光景奇怪》:
明發(fā)望遠山,一一粲可數(shù)。
幽人萌望心,便被山靈妒。
逡巡出神通,變化足驚怖。
初將兜羅綿,擘作霏微絮。
周遭裹世界,仰視失天宇。
高懸赤瑛盤,不計丈尺許。
下照空蒙間,紅光貫輕素。
中有人物影,紛紜競來去。
亦各有所持,莫辨是何具。
猶嫌未奇怪,別出奇怪處。
珠立一路憧,瑤森四山樹。
橫空金橋梁,拔地玉窣堵。
駭目方諦觀,卷地急收去。
恍疑刮眼膜,依舊認山路。
那知幻與真,不記夢兼寤。
神游峨眉山,誑俗笑佛祖。
笑誑卻被誑,佛祖還笑汝。
注釋參考
兜羅綿
(1).[梵tūla]棉。亦為草木花絮之總稱?!斗g名義集·沙門服相》:“兜羅,此云細香……或名妬羅綿。妬羅,樹名。綿從樹生,因而立稱如柳絮也。亦翻楊華。” 明 曹昭 《格古要論·古錦論·兜羅綿》:“兜羅綿,出南番、西番、 云南 ,莎羅樹子內(nèi)綿織者,與剪絨相似,闊五六尺,多作被,亦可作衣服?!?/p>
(2).喻云或雪。 宋 楊萬里 《題曾無愧月窗》詩:“阿兄作云巢,阿弟作月窗……兜羅綿上住兄子,銀se{1-1}界中著吾弟。” 金 元好問 《讀書山雪中》詩:“山靈為渠也放顛,世界幻入兜羅綿。” 清 趙翼 《途遇大雪》詩:“世界幻入兜羅綿,恍見洪荒萬萬古。”亦省作“ 兜羅 ”。 趙樸初 《訪云岡石窟及華嚴寺》詩:“鑿巖造佛高數(shù)丈,示現(xiàn)手如兜羅綿?!?/p>
霏微
(1).飄灑;飄溢。 南朝 梁 何遜 《七召·神仙》:“雨散漫以霑服,云霏微而襲宇。” 唐 韓愈 《喜雪獻裴尚書》詩:“浩蕩乾坤合,霏微物象移?!?元 劉祁 《歸潛志》卷十三:“蓋泉自石門而下,初勢甚微,已而散布半空……霏微滴瀝,濺面灑肌。” 清 冒襄 《影梅庵憶語》:“使冷韻幽香,恒霏微于曲房斗室?!?/p>
(2).蒙蒙細雨。 元 王惲 《玉堂嘉話》卷八:“﹝ 竇儼 《水論》﹞五日一霏微,十日一霢沐?!?郭沫若 《燭影搖紅》詞:“霏微期過暑如蒸,空襲頻投彈?!?/p>
(3).雨雪細小貌。 唐 李端 《巫山高》詩:“回合云藏日,霏微雨帶風。” 元 劉伯亨 《朝元樂》曲:“這雪他初下霏微則是后漸疾,赤緊的風踅的雪急。” 清 納蘭性德 《浣溪沙》詞:“五月 江 南麥已稀,黃梅時節(jié)雨霏微。” 聶紺弩 《林沖楊志合論》:“天冷了,窗外細雨霏微,窗紙叫風吹得颯颯地響。”
(4).迷蒙。 明 田汝成 《西湖游覽志馀·熙朝樂事》:“ 西湖 觀月,秋爽最宜,煙波鏡浄,上下一色。漁燈依岸,城角傳風,山樹霏微?!?清 顧炎武 《送張山人應(yīng)鼎還江陰》詩:“舊京秋色轉(zhuǎn)霏微,目送 毘陵 一雁飛?!?魯迅 《吶喊·白光》:“然而白光卻分明的又起來了,這回更廣大,比硫黃火更白凈,比朝霧更霏微?!?/p>
楊萬里名句,初曉明朗,忽然霧起,已而日出,光景奇怪名句。注釋由系統(tǒng)生成,僅供參考